- 04天下
-
·速读天下
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长远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的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苦干实干,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区五成多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在锡林郭勒草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加大体制改革,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十年间,内蒙古每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分别超过1000万亩和3000万亩,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全区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40%,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十年间,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5年内蒙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每年约4.04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得以休养生息,6.16亿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140多万户农牧民从中受益。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坚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努力由资源依赖、粗放高碳、分散低效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转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深化“科技兴蒙”行动,高标准打造乳业、稀土新材料、草种业三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近几年,内蒙古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重要突破口,借助丰富的风光资源禀赋和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可开发地带,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10年前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民族工作机制,相关工作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内蒙古各族儿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新华社记者 于长洪 张云龙 刘懿德 侯维轶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