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月到周岁之变

  •     

    采访手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新区新在哪里?”当汽车沿着九洲大道行驶,眼前还是旧街景,我心生疑惑——这是2021年4月,带着“行走四大省级新区”的采访任务,我初次踏足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感受。
      采访聊建设、聊项目、聊产业,收获并不多。这也不怪当地,当时,新区才呱呱坠地,挂牌不满一个月。
      一年零两个月后,因为蹲点采访再来绵阳科技城新区。这里的变化,刷新了我对新区的认知。
      对科学家、先研院的采访,都穿行在装修工地中,明显感受到新区追“新”的紧迫感。
      新在思路。关键一步是明确不平均用力,划分了直管区和统筹区,按照“统分结合、分片运行”原则,协同联动、错位互补、抱团发展。
      新在格局。行走新区,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标全球一流”。尽管是最年轻的省级新区,其视野已经跳出四川甚至全国,放眼世界。
      新在状态。走路带风是新区人的标配。12个机器人产业项目落户新区,距离项目首次洽谈,用时仅两个多月。
      各类平台的搭建、人才的引进、政府资金的投向,无疑都指向一处——创新驱动。立足科技资源富集本底,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打造更多“国字号”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