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 居

    赶场

  •     

    □钟岚
      前晚婆婆通知我,她要去赶场。我晓得她要去卖石菖蒲,就问:这么多,你怎么背得动?
      她不理我,把石菖蒲分装成两麻袋,仔细地扎好口。
      “你看你眼睛不好,腿也痛,背这么重,走一个多小时!”我强调了一下困难。
      刘婆婆可以帮我背一袋!她说。
      “刘婆婆79岁了,才摔了!”
      她不吭声。
      这件事肯定也是拦不到的了。我只有再提出一个方案:找个电三轮把东西拉到街上,我们走路,要得不?
      她表情明显松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表态。肯定是在心里算账。
      昨天一早,6点左右,我听见门响。迷糊了一阵突然反应过来:婆婆出去了。
      我从床上跳起来,到楼下看,居然人还在,守着两个麻袋,望着门外发呆。
      “刘婆婆已经走了!”婆婆说。那么早!不过刘婆婆经常天没亮就起床干活了,也正常。
      而且,下雨了。“我没有伞,我只有一把烂伞。我有一把好的,在成都,你们给我整掉了。”婆婆说。
      唉,这个伞在我们家基本是一次性用品,经常打到哪里就忘记拿回来,谁知道哪一把是婆婆的好伞呢!
      “那就买一把好伞嘛!”我说。婆婆没表态,翻箱倒柜找她的烂伞。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好了好了,又不是今天非去不可,改天再去卖嘛。我继续回床上窝着了。
      过了一会儿,突然听见婆婆一声喊:“我走了!”
      我再度跳起来追出去看,婆婆拖着两个麻袋,正在蹒跚地往邻居家移动。
      “你礼正叔要上街,他有摩托,可以给我拉货。”
      唉!我只有赶上去帮忙拖麻袋。
      “我的拐杖!拐杖!”
      婆婆又跑回去拿拐杖。
      我匆忙中找了200元钱塞给她:“你赶场用,要买把伞!”
      婆婆恶狠狠地把钱甩回来:“哪个要用你的钱!”
      我想起了,人家今天是去挣钱的。这个时候给她钱,是侮辱。
      婆婆和麻袋都上了礼正叔的摩托车。
      “坐不下了,你,就不去了!”
      唉,我只有老老实实留在家里,做饭。
      中午时分我在路上瞎转,礼正叔已在准备喂猪。他迫不及待地告知我一个好消息:那东西还值钱呢,卖了460元!
      我都有点被这个数字震惊了。怪不得婆婆这么执着地要把它们弄回来。
      那,她人呢?
      “我回来带了袋化肥,莫法带人了,她和刘婆婆走路。”礼正叔说。
      下午一点过,两个婆婆终于走回来了。婆婆扬眉吐气,满面红光,大声武气向我通报了战果:进账460元哦,不是小数目呢!然后给我看她买的一把新伞,“本来有15元一把的,今天挣了钱,算了,要买就买好的,这把20元!”大有一掷千金的豪迈。
      继续报支出:给礼正叔买了10元钱的烟,作为坐车的酬谢。邻家有个婆婆生病做了手术,送了100元。我请何母子帮忙买的东西50元,这钱她付了!
      最后,婆婆掏出了4个红苹果:“这,是你爱吃的。我专门买的!”
      那一瞬间,我想到了小时候,每一个当场天,傍晚我都和妹妹在外婆家的院子里遥望对面的山梁,当外爷挑着担子的剪影出现在夕阳中时,就是我们最欢愉的时刻。不多一会儿外爷走回小院,我们拥上前去,每个人得到自己的礼物,一个甜糕、几颗糖,或是别的什么好吃的。最后外爷坐在椅子上叼着长烟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满脸是养家之人的成就感。
      我很多年没有为几个苹果这么感动过了。
      对了,刘婆婆还沿路给我掰了一捆竹笋。买苹果时商家附送了一个橘子,婆婆分成三份,专门为我留了一份。
      欢天喜地吃了我炖的车前草绿豆肘子汤,两个婆婆还是没能抒发完心中的快乐,又跑去院里摘了一大捧樱桃,这喜气洋洋的赶场之旅才圆满结束。
      不久,婆婆又背起背篼往外走。我问她,你去哪?
      她高声答:“石菖蒲坡上还有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