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携手打造

    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利用高地

  •     

    文物保护·举措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博)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在重庆大足举行。活动现场,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签订《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探索一条具有川渝特色的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
      国家文物局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川渝地区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处,点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中,四川有2134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重庆有71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但由于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主要是砂岩质地,结构松散,区域气候高温潮湿多雨,文物本体病害类型多种多样,风化、微生物、水侵蚀、彩绘脱落褪色等自然破坏所带来的文物病害机理研究十分复杂。以本次协议签订为契机,川渝双方将共同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共同推动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和学术研究,共同实施川渝石窟寺考古行动,共同推进石窟寺综合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共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推出一批体现川渝特色的石窟寺外展精品,携手打造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利用高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