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 读

    从图书馆开始阅读

  •     

    □曹永胜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叫“图书馆”的地方可以免费阅读,比如以前的我。
      那时刚刚参加工作,常被快要退休的同事邀请到麻将桌边。有时观摩,有时参与,总感觉时光虚度不少。不知谁无意间说起“图书馆”这个词,我却上了心。
      我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位于西街的县图书馆。我诚惶诚恐走进报刊阅览室,发现竟然没有人赶我走,就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下午。
      后来,图书馆便成了我周末和闲时的首选地。在几十平方米的阅览室,我感受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以及涌动的事物。从每一份报纸和每一种刊物中,我去往县城之外的广阔天地。有时想把它们带回家继续品味,我就咨询工作人员办了一张借阅卡。一张卡一次只能借两本刊物,我太贪婪,经常面临“三选二”的情形,只好忍痛割爱,下次再借另外一本,或者,当场看完一本再走。
      后来,我又来到图书室。各种类型的图书,琳琅满目。一层又一层书架,诠释着什么叫知识的浩瀚无边。我浏览那些书目,从左到右,然后又从右到左。我关注显眼处崭新的书籍,也不放过角落里泛黄的封面。与一本好书相遇,是美妙的缘分。我会把遇见的那些喜欢的“大部头”借回家,哪怕他们有时只是我枕边的伙伴而已。
      阅读让我蠢蠢欲动,我重拾初中时的爱好,继续写作。有时候,我自信我也能写出那种风格的那些文字,期望能在报刊上发表。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那是多骄傲的一件事啊。
      终于有一天,我的处女作发表在市里的报纸上,兴奋之情难以掩饰。我把街上报亭当天的那张报纸买完了,然后又风尘仆仆跑到县图书馆请求赠送几份,工作人员看在我是年轻的“老读者”份上,答应了我。
      那时候,阅读和写作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基本上是“四点一线”——单位、书店、图书馆、寝室。
      后来,我陆续在市上的报纸发表文章,作品不断印在报纸上被人们阅读,看着铅印的名字,我自豪感满满。
      长期的阅读结成了写作的果实,我把县图书馆视为更加亲密的伙伴。但我并不满足于发表文章,把目标定得更高——出版书。这时,我用更多精力放在阅读图书馆里那些“大部头”上。每读一本书,都会琢磨这本书的框架、语言、思想,还会去查询作者的简历和经历。我会想,如果我来写这本书,会写成什么样?会怎么写?
      为了实现出版书的梦想,我把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备的地方,大量阅读、时刻准备。后来,我真的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当朋友告诉我书店有我的书出售时,我跑到那个书店看见确确实实摆在那里的书,像见到了我的亲人。我想,谁会看到这本书,这本书又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呢?有一天,我竟然在县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像见到我自己——多年前经常去图书馆的一位年轻人,如此亲切。再后来,我出版的书去了市图书馆、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去往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
      感谢图书馆,让我在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中,收获丰硕。于我而言,从图书馆开始的阅读收获了创作的成果,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阅读都应如此。从阅读中得到的充实、安稳、平静、从容、自信,也就是书籍带给我们的丰厚回报。
      现在,我居住的市、县都有图书馆,而且还设立了一些分馆,连乡镇、村里都有图书室,读者看书越来越方便。我想,充溢书香、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