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三地”共建,争创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区
-
远眺理县县城。理县“甜樱桃”活动节。
初夏5月,从成都出发,沿蓉昌高速公路一路向西。车到理县,便看见道路两旁摆着一篮篮码放整齐的甜樱桃,红艳馋人。
甜樱桃是理县主打的招牌水果之一,也是理县生态经济发展的见证。在2021年中国樱桃年会“全国优质樱桃评选”活动中,理县甜樱桃还荣获了“2021中国樱桃年会樱桃擂台赛金奖”。作为成渝都市圈的“后花园”、藏羌生态文明走廊的“腹心区”,理县县委、县政府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抓,全力打造“全域生态示范地”“全域旅游示范地”和“全域振兴示范地”,主动融入阿坝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
用担当应对困局,用实干描绘未来。如今,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美满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正在高山峡谷间探索、延伸。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毕棚沟、米亚罗红叶风景名胜区、孟屯河谷……“冰雪胜地、避暑胜地”的理县招牌越叫越响。
□王鑫(图片由理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全域生态 共建共治共保护
5月14日,在理县甘堡乡熊耳山,映入眼帘的是前些年栽种的岷江柏、油松等树木,一片郁郁葱葱。
“这里生态变好了,树木长势良好,最高的已达5米。”理县林草局干部任安江说,熊耳山曾是典型的干旱河谷治理点,曾属生态环境脆弱区,“不仅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如何改变?理县先后投入资金1183.2万元,选择当地树种,通过鱼鳞坑大穴和水平带状整地、表土回填提高土壤肥力、营养袋大苗壮苗栽植等措施,实现人工造林1.24万亩。水土流失已成当地群众过去的记忆。
这仅是措施之一。近年来,理县坚决扛起生态之责、共建共治共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过去5年,理县整合项目资金6.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13平方公里;常态化开展“垃圾、厕所、污水”革命,集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40%、86.7%,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以上;完成营造林8.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4.4万株,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87.4%,绿色家园越来越美。
“生态就是民生,更是发展的底色。”理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说,绘好“生态文明工程”的新画卷,理县正扎实开展“绿化全县、峡谷添彩、污染防治、地灾治理、生态修复、洁美家园”六大行动,因地制宜造林、栽花、种草,推动形成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的全域生态格局。
为破解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发展后劲乏力等瓶颈,理县还加快通化乡等小流域综合修复,推进薛城镇破碉房等重点地灾隐患治理,全面增强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谐性、平衡性。
全域旅游 构建成渝“后花园”
“景区寨门主体工程已完成,接下来就将民俗文化上墙。”5月14日,在理县杂谷脑镇胆扎木沟红山康养区大门,项目负责人谭永贵说。
胆扎木沟红山康养项目总投资7.2亿元,于去年10月开工,将在山底谷地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花卉观光区,山腰建设康养基地,山顶规划建设自然生态旅游观光区,用3年时间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康养度假区。
项目建成后,理县将迎来康养避暑新去处。理县是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也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丰富业态,强化供给,持续拓展全景迎客的旅游格局?
对此,理县牢固树立“生态为本、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融合为纲”理念,全力推动“旅游+”“+旅游”业态横向融合,不断优化“一廊四片、一环四景”发展布局,加快建成高能级高效益的国际自然生态观光地、民族文化体验地、休闲康养度假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其中两个重要抓手,就是打造“冰雪胜地、避暑胜地”,并以此解决旅游淡旺季问题。围绕“冰雪胜地”,理县已打造鹧鸪山滑雪场、毕棚沟戏雪园、孟屯河谷冰雪馆三大品牌,并不断优化“冰雪+温泉”“冰雪+民宿”“冰雪+美食”等产品供给,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胜地”。
理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邓鹏介绍,借助北京冬奥会的热度,理县去冬今春的冰雪旅游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理县接待游客3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6亿元,占同期阿坝州游客总接待量的三分之一。
围绕“避暑胜地”,理县则重点培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深化农旅互动、文旅融合、体旅联动、康旅结合,巩固“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住寨子、泡温泉、看雪山、吃藏羌火锅、跳藏羌锅庄”的全域全季全时全景旅游态势。
全域振兴 富民强县新跨越
这几天,家住理县桃坪镇佳山村半山上的杨伟,都要开车到山脚下的甜樱桃地,查看果子的成熟度。杨伟说,“5月份甜樱桃就陆续成熟了,必须盯紧点,收果子卖个好价钱。”
佳山村耕地资源丰富,加上海拔和区域气候垂直差异大的特点,打造了梯次分布的千亩特色水果园,年产值约1400余万元。今年,佳山村将目标锁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改造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农旅产业,实现全域振兴、全域发展。
打好全域振兴攻坚仗,理县注重示范引领、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集约资金、集聚项目、集中力量,计划每年梯次打造一批省州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乡村,统筹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点上示范、片上提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辐射带动全域振兴。
串点,就是做精魅力乡村。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思路,理县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打造蒲溪古羌原乡、上孟户外秘境、下孟嘉绒古堡、通化田园果乡等精品魅力乡村。
连片,就是按区域划分布局。理县深入优化东部羌文化体验和农旅融合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文旅融合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冰雪和康旅融合示范片、北部新兴产业园和体旅融合示范片,推动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全域联动发展格局。
以米亚罗镇八角碉村为例。村里通过打造锅庄广场、24节气牌,栽种红叶树,发展旅游和农业,全村去年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在全县全域振兴愿望加快实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理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