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项目作支撑 高质量建设“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
-
汉源县城。汉源花椒万亩示范基地。
4月28日,位于雅安市汉源万里工业园区的四环锌锗生产车间机械轰鸣。今年,该企业增加投资2000万元,对一分厂的沸腾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技改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增产。”四环锌锗一分厂厂长韩军介绍,升级后企业将开足马力生产,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
施工现场繁忙有序、生产车间争分夺秒,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作用、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为汉源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过去5年,在省委、省政府,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汉源实现了“由变到好、由好到美”的历史转变,承上启下推动“由美到富、由富到强”的坚实跨越;成功应对考验、经受挑战,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姿态,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转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崭新步伐。
□章晁 文/图
园区加码:农业产业有特色
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在东大堰与通乡公路旁的层层梯田上,5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预计今年5月完成建设。”施工现场负责人说,通过高标准农田与农事体验中心、观景步道等配套建设,这里将打造出“田成型、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的农旅融合景观。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汉源县流沙河沿岸粮经复合(稻+蒜)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的重点项目。当前,汉源县立足水稻—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的产业基础,正在此规划建设全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汉源积极探索“稻+蒜+果”粮经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重点发展“水稻+大蒜+伏季水果”的主导产业,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小型化农机与智慧农业,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0余公里外的清溪镇,万亩花椒迎风生长。近年来,汉源高标准推进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以此带动甜樱桃、高山蔬菜种养循环等七大农业园区建设。目前,汉源县花椒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并与省内外19个花椒主产县(市)共建良种推广基地,扎实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农业管理数字化、产品品牌国际化,奋力争创省级五星级园区。
汉源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坚持提档升级、延链补链、数字驱动、品牌引领、完善机制,建设“绿色园区”“高效园区”“智慧园区”“开放园区”“活力园区”;依托79.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分级分类推进“7+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特色产业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效。
今年一季度,汉源实施高标准农田、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27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已完成投资3.6亿元。
品质提升:城市建设有力度
4月29日,站在汉源县城第二通道改造工程项目已建好的景观台上,抬眼望去,汉源湖美景尽收眼底。左边,已拓宽的绿道让道路更显宽敞、大气,绿化景观工程完成后,这里将成为环湖休闲的新地点。
“该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主体结构,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75%。”现场负责人刘涛介绍,改造工程起点位于已建环湖路II段k4+420处,终点位于青富大桥桥头接国道108线处,改造道路全长5.92公里,工程主要包含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桥梁、隧道维修改造、景观绿化工程等,沿线共11个景观节点,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
围绕汉源湖这一自然资源,汉源县规划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建设。县城第二通道改造工程的实施,正是通过完善该处的交通条件,使县城环湖路整段畅通,配套市政管网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黎州,花果香四季、处处忆乡愁”。过去几年,随着产业布局日益清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汉源城乡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目前,汉源提升城市品质、精心扮靓城乡形象,推进县城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城区既有小区增设电梯、县城主次干道通油路等工程,大力实施环湖景观大道、滨湖绿道、流沙河生态修复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九襄镇以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为重点,高品质建设九襄城市综合体、滨湖夜间经济带、南山府黄牛肉餐饮区、花海果乡农旅休闲区等城市商圈,建成县域副中心和现代化小城市。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及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联网运用。全域实施城乡综合治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提升”攻坚行动,让“扫干净、摆整齐、有归栏、成习惯”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美丽汉源·宜居乡村”的鲜明特质。
今年,汉源全年将实施九安公路、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3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
因地制宜:康养旅游有热度
5月6日,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民宿经营者曹勇正在清洗住宿用品。自3月开始,九襄镇的梨花、李花、杏花等逐渐绽放,曹勇便通过微信朋友圈开始“晒花”。“很多老顾客看到朋友圈后,主动找我订房。”曹勇说,近几年,当地将民宿营销的主阵地搬到了线上,微信、旅游类APP等都是主要的订房渠道,今年还新开辟了与旅行社的合作业务,房间的预订率大大提高。
2019年,当地18家民宿集群合力,探索出民宿联盟新模式,三强村民宿经营从个体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让九襄镇民宿产业日益规范并初具规模。自运行以来,民宿联盟累计接待游客12.26万人次,带动群众就业500多人次。
民宿产业的蒸蒸日上,正是汉源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高质量建设“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的一个缩影。
围绕84平方公里的汉源湖,汉源打造提升“城在绿中、绿在城中,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等独特景观系统,规划投资160亿元,打造3个阳光康养度假区、2个渔文化休闲区、3个运动板块和1个康养医养中心,力争把汉源湖打造成川西阳光康养旅游的一大目的地。同时,打造九襄花海果乡百亿康养产业带,加快九襄镇田园景观系统升级,规划投资130亿元,打造“3231”产业集群(3个省级强镇、2个医养中心、3个康养功能区、1个“3+N”精品民宿联盟),推动三强民宿文化村、帐篷酒店、梨乡山居等特色民宿酒店连片、联盟发展,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旅游的样板、特色民宿产业的样板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
农业产业亮点纷呈、工业产业支撑有力、服务业欣欣向荣,一个个摸得着的变化、一个个看得见的成果,让当地群众能够同步发展脉搏、共享发展成果。未来5年,汉源将抢抓战略机遇,突出比较优势,紧扣雅安市委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总体发展定位,按照“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总体定位、“1575”发展思路、“三区两地”路径支撑、“四大行动”具体抓手、“三县两城”主要任务、“三个典范”目标等既定部署,建设更具实力的工业强县、更有特色的农业富县、更富活力的文旅名县、更显魅力的康养新城、更有温度的幸福优城,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汉源建设成为全市均衡发展的典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