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经:三年奋力建成“中国黑砂城”、“两山”示范区


  • 荥经砂器出窑场景。

    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

        

      荥经地处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中部,因黑砂、牛背山、龙苍沟而闻名于世。荥经不仅打造文旅名片,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
      5月11日,在荥经县砂器一条街上,车来车往,交通顺畅。新建成的一条长1267米、路基宽14米的道路,将国道108线(绕城)和康宁路连接起来。既分流了原国道108线的车辆交通,也为进出县城车辆及前往砂器一条街的旅客提供了方便安全的快速通道。
      5月12日,机械轰鸣,20多名工人头戴安全帽,忙碌在云峰·桢里一期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是云峰山景区内以康养休闲和山水树影为设计元素的高端休闲度假酒店,也是2022年雅安市十大重点文旅项目、荥经县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云峰栖谷的重要子项目。
    □江莉 文/图

    打造“中国黑砂城” 充满魅力实力活力

      荥经砂器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采用当地独有的优质黏土,沿袭春秋时期的工艺,经古法烧制,赢得“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黑砂不仅是一种器物,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专属于荥经的一张特别名片。
      2008年,荥经黑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砂器之乡”等荣誉。
      5月12日清晨,在荥经县城的砂器一条街上,一家家砂器店大门陆续打开,店里的工作人员将一件件精美的砂器搬到店铺前,砂锅、砂罐、黑砂茶具等,一层层垒在一起。放眼望去,整齐壮观,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
      不少游客到荥经,总要起个大早,到砂器作坊内看砂器出窑的场景。在作坊内,砂器在1200摄氏度左右的馒头窑里被烧得通红,约一小时后,一窑砂器便烧制好了。一直以来,当地砂器匠人都采用古老的人工烧窑方式,烧制出一件件精美而又不雷同的荥经砂器。
      “严格的工艺是荥经黑砂质量的保障,也为荥经黑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代表性传承人曾庆红介绍,荥经黑砂以当地黏性极强的高岭土与炭渣为原料,需经过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工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
      把非遗资源运用好,把地域品牌发展好,围绕“荥经黑砂”,荥经县进行了大手笔的布局规划。曾庆红的砂器厂所在的108黑砂艺术村,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
      据荥经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08黑砂艺术村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黑砂博物馆、砂器一条街、非遗传承人及大师工作室等区域,是集非遗文化保护、展示、体验为一体的黑砂非遗文化中心。
      其中,艺术村以黑砂文化街为核心,以艺术创作、大师精品、非遗传承、黑砂体验为核心产品,聚集了黑砂工艺品旗舰店、黑砂文化精品酒店、青年创作艺术工坊、黑砂会展中心、世界陶艺博物馆等文旅融合产业。
      此外,在荥经县黑砂博物馆内,围绕荥经黑砂的历史起源、发展流变、烧制技艺、传承创新、系列产品等内容,该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情景再现、实物展陈等形式布展,将荥经黑砂发展过程中的起承转合进行了详细梳理,促进了荥经黑砂文化的传播。
      5月12日,位于荥经县严道街道太平村的荥经黑砂产业园区一期项目正在打围施工。
      “现在已完成一期项目工程量70%,预计9月底前完成建设。”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黑砂文化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一期1#楼(自动生产区)完成封顶作业,进入混凝土养护期;2#楼大师工坊、陶艺工坊主体完成封顶混凝土浇筑作业,正加紧准备材料开始装修作业。
      荥经现在明确将黑砂作为一个IP来打造,规划三年建成“中国黑砂城”,布局项目20余个,力争到2025年全县黑砂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规上企业达到10户、产值达到20亿元。
      荥经县委坚持在区域协同大局中审视荥经城市定位和发展,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三大任务,提出以打好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环境治理“三大会战”为抓手,加快建设古色古香的魅力之都、精致现代的实力之都、四通八达的活力之都,打响“千年严道·清雅荥经”城市名片,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黑砂城”。

    打造“两山”示范区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荥经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30万亩野生珙桐林群落,全国最美古桢楠林,亚洲最美360度观景平台牛背山以及全国最大的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野生大熊猫28只。
      近年来,荥经县将“两山”理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纲,一手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把荒山变成青山;一手抓转型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潜力巨大,把青山变成金山,找到并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路径。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荥经县名列其中。
      5月11日,初夏时节,阳光明媚,掩映在群山苍翠之中的龙苍沟镇发展村已经迎来了一大拨纳凉的游客。这里背靠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青山绿水、风光宜人。
      历史上,曾经红火一时的伐木、开矿、建水电站,也曾让部分村民的腰包鼓起一时,生态环境却遭受巨大破坏,村民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意识到如此“靠山吃山”不可取后,当地陆续关闭煤矿,植树造林,成立护林队,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并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如今的发展村,熊猫元素随处可见,这是当地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后,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打造的“民宿村”。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和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落户于此,发展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坐落在山坳间的“元素客栈”小楼外墙上,熊猫彩绘十分惹人怜爱。“夏季来了,未来几个月都是我们民宿的旺季,过来耍要提前预约哦。”走进该民宿,老板高奎正在接打电话,忙得不亦乐乎。“以前靠砍树、挖煤过生活,自从村上打造‘熊猫民宿村’后,我家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高奎说,2019年民宿开张以来,已经尝到“熊猫IP”带来的甜头,依托“熊猫民宿村”品牌,当地政府对全村农家乐进行统一升级打造,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文旅项目,荥经县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境内的发展村打造了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户外课堂、自然研学等,为城市里的孩子提供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随着研学旅行的热度逐年攀升,作为四川特色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荥经开展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吸引的游客日益增多,以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为主的自然教育品牌也越擦越“亮”。
      5月12日,在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内,成都天投新型建材产业项目的生产线上,尾矿砂等生产废弃料经过磨浆、搅拌、浸养、蒸养、切割,被制作成一块块节能环保的绿色新型建材。
      “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花岗石尾矿为生产预制构件的重要原料,实现了从“传统石材”到“新型建材”的绿色发展之路。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打造集研发、设计、施工、维护于一体的专业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企业。
      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面积4335亩,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2019年以来,通过引进工业地产、以商招商、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等方式,成功落地华西绿舍新型建材、开全新型建材、爱普玄武岩纤维等项目,着力构建从骨料到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和新型绿色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子,推动荥经从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环保型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入驻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4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一”期间,荥经县内的云峰山景区开放游览,牛背山景区时隔6年崭新归来,龙苍沟叠翠溪、严道古城等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5天时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3.3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56万元。
      未来,荥经县高质量发展将不断探索践行“两山”理论的新点子、新模式、新机制,创新以整体县域经济为单元的“两山”转化为实践,加快建设“‘两山’示范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