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大熊猫+长征文化 打造双“国字号”公园门户
-
邓池沟熊猫新村。夹金山。
近日,雅安市宝兴县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打响“天府三九大、熊猫源宝兴”文旅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县。
宝兴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宝兴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子,人与熊猫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目前,宝兴县立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优势,依托长征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红色遗产和革命遗址留存丰富等特色,统筹全县红色资源,正在创新探索一条“旅游+教育”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双国家公园交叠建设区域,宝兴县如何打响“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老家门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门户”两张新名片?
□江莉 文/图
熊猫老家门户:绿色生态优先 转型融合发展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蚂蟥沟区域拍摄到大熊猫母子进入树穴休息的珍贵画面。画面中,大熊猫幼崽紧跟母亲身后,体型饱满圆润,步态轻盈悠闲,十分健康可爱。自2021年10月以来,宝兴片区已拍摄到大熊猫母子画面5次,大熊猫其他画面80余次。
宝兴县现有野生大熊猫181只,被称为“熊猫老家”。近年来,宝兴县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1万亩。完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机制,积极推动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种群恢复,实现绿尾虹雉人工繁育,宝兴县被评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宝兴县积极探索用“双碳”目标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宝兴县与北京仟亿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宝兴县碳资产项目开发合同》《宝兴县节能减排项目开发框架协议》,并同步制定印发《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方案》,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造林碳汇开发交易试点县。
“以固碳、降碳、减碳等行动为载体,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全方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宝兴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宝兴已完成人工造林5.01万亩、封山育林1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39%,转型力度可谓“空前”。
一系列的“动作”,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形成“宝兴样板”提供了有效支撑。
形象打造方面,按照统一风貌、统一标志、统一着装的要求,对全县3个基层中心站点和37个基层站点统一建设打造。对管护站点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职工休息区、应急物资仓库“3室1区1库”办公标志和站点标牌、熊猫logo、公示栏等进行统一规范;对管护人员着装进行统一配备,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智慧管护方面,宝兴创新建立“管护总站—中心管护站—基层管护站(点)”三级管理体系,打造“天空地人一体化”智能监测指挥平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监控实现全时段、秒到达、可视听。
法治保障方面,宝兴在全国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中心、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法治服务中心,建成“一站式”集成式法务区。成立森林警察大队、熊猫义警等专业和社会化队伍,创新实行“林长制+园长制+警长制”公园监管模式。
产业转型方面,宝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生态种养业、道地中药材种植等。着力推进汉白玉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生态资源转化型、资源环境友好型绿色工业。
此外,宝兴县还积极创新探索出了原住居民治山理水、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4月19日清晨,护林员苟显熙匆匆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快速整理好装备,向山中走去。这天,除了日常巡山外,他还将测量区域内的动物粪便,调查野生动物活动轨迹。
苟显熙的祖父和父亲都生长于这片大山,从最初的“砍树人”到之后的“栽树人”,再到如今的“护林员”,工作身份的转变,正是宝兴治山理水的一个缩影。
4月18日傍晚,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熊猫新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三五游客散步其间,在夕阳映衬下,统一风貌的村居民宿、规划整齐的庭院绿化、精致美观的亭台水榭,形成一幅宁静美好的新村画卷。
“客人下午去山上的大熊猫起源馆参观,回来正好可以吃我们的宝兴腊肉。”圆满食舍民宿业主侯欢正忙着为客人准备晚餐。
依托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邓池沟村积极挖掘熊猫文化、乡土文化,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邓池沟景区成功创建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景区。
近年来,宝兴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出色出彩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县,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水电站有序退出。依托生态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熊猫文化、民俗文化、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目前,宝兴已成功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被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雪山草地门户:以红色文化串联“旅游+教育”
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红色旅游线路“雪山草地”的起点。
4月18日,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宝兴端)工程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
“项目建成后,通行时间可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据宝兴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项目起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止于小金县达维镇,建成后,国道351线夹金山段每年近4个月的冬管期将取消,由达瓦更扎、神木垒、夹金山、九寨沟、四姑娘山等景区构成的旅游环线,将畅通无阻。
“目前,夹金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在规划、设计阶段。”据宝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将突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特色,着力完善景区景点各项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景区质量水平。
4月18日,在位于宝兴县城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前,30余名小学生胸前佩戴红领巾,在主题雕塑前列队,聆听红军长征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以及室内展厅组成,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百折不挠的奋斗历史。
近年来,宝兴县统筹全县红色资源,创新推进红色教育,开展以学习和体验长征精神为主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2018年3月,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宝兴校区落地宝兴县穆坪镇。
“分院开设的爬雪山、过小道,瞻仰红色遗迹等现场体验教学课程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副院长勒伟介绍道,该院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音像教学等教学形式,让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举红军旗、走红军路、忆红军苦,充分感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今年,该院将加快推进精品教学线路改造提升,打造川藏铁路沿线红色教育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目前,宝兴县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串联起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栈道、红军烈士陵园、中央红军长征硗碛居住地旧址、红军井、誓师坪、红军小道、夹金山垭口等资源,打造出了多条备受欢迎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线路。接下来,宝兴县将继续分级分类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等,建设虚拟和实景相结合的“翻越夹金山”体验项目。加强与成渝地区及阿坝州、甘孜州有关院校互动交流,联动打造精品教学线路。
未来,宝兴县在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的同时,将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夹金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深挖大熊猫、夹金山等文旅资源,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品牌创建、宣传营销、精品线路、文旅商品、服务质量”六大提升行动,助推宝兴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