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经开区:奋力建设“一集群三基地”扛起产业发展大旗


  • 鸟瞰遂宁经开区。 刘昌松 摄

        

      5月的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遂宁经开区”)生机盎然,到处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
      省级重点项目——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该项目是遂宁经开区截至目前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力争打造成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的样板工厂。
      四川遂宁市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赶制订单。车间不远处,公司于去年末新开工的智能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封测规模,并推动从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转变。
      今年是遂宁经开区建区30周年。30年砥砺奋进,曾经的农田阡陌之间崛起一片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里的PCB产能居西部第一,是我省产业链条最为齐备的专业化特色园区之一。
      奋楫三十年,扬帆新征程。“我们正立足全国全球视野,锚定‘滨湖生态区、绿色智造城’总体定位,大力实施六大对标竞进行动,全面加快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一集群三基地’(全国一流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全国大型肉类罐头生产基地、西部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川渝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坚决扛起遂宁产业发展大旗。”遂宁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信心十足。
    □若耶

    看态势 经开区企业掀起二、三期项目布局热潮

      “厂房预计6月底封顶,12月试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建成省内印制电路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月11日,在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创力公司”)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不断,运输车来回穿梭。项目建设负责人叶华春介绍说,“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高密度高层数等印制电路板,应用于5G通信、智能家居等高科技电子领域。”
      入驻遂宁经开区11年,英创力公司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去年9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领企业迈向更高端的产业发展层次。
      在遂宁经开区,像英创力公司这样追加投资发展二期、三期项目的企业不在少数。2020年以来,遂宁经开区5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中,近四成企业上马二期、三期项目,项目建设“二期、三期效应”在园区逐渐成势。
      企业频频增资扩产背后,是遂宁经开区较高的产业集聚程度和良好产业生态。目前,遂宁经开区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和锂电终端为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电路、集成电路、肉类罐头三大产业地标初步显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59家规上企业在园区抱团发展,每家企业生产内容各有侧重,聚集形成一条从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电子电路制造等到智能显示、视讯生产等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园区厚植创新沃土,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园区专门成立科技合作与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专职负责科技创新工作。并依托电子科技大学遂宁研究院、四川经科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科创平台,深入推进国家双创特色载体和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及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川渝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遂宁经开区经信商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优环境 “三管齐下”留住更多“永久牌”

      5月10日,走进遂宁经开区南片区的志超科技二期项目厂房,设备已经进场,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全面投产后,公司一期、二期年产值将达20亿元以上,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之一。
      志超科技二期项目的落地,还要从三封“家书”说起。“为推动志超科技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遂宁经开区写了三封‘家书’,感动了公司高层,最终公司决定二期项目落户遂宁。”志超科技(遂宁)有限公司行政助理杜娟说,园区营商环境优良,坚定了公司增资遂宁、扎根遂宁、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再到生产经营,遂宁经开区坚持把无微不至的服务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园区始终坚持‘厂内事务园区不插手、厂外事务企业不操心’的服务理念,用心用情为企业搞好服务,用精准的惠企政策为企业成长提供‘阳光雨露’,让企业安下心来、扎下根来,成为‘永久牌’企业。”遂宁经开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理念落实到行动,遂宁经开区坚持“三管齐下”:兑现承诺——高标准提供园区服务,成立“6个1”专班,服务在建项目;建立“3+1”机制,服务规上企业;开通“企业直通车”,解决疑难杂症。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创投入,建设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足川渝地区的高质量科创朋友圈;高质量强化要素保障,依托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打造川渝地区人才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标准厂房,保障企业刚性需求。

    新跨越 推动产业园区全面升级

      “力争今年7月底,5层楼高的标准厂房主体完工,未来这里将入驻40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在遂宁经开区栖凤智造产业园,数台塔吊高高耸立,工人正有序施工,项目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方越如是介绍。
      作为“2.0版”的标准厂房,产业园从规划开始,就自带“绿色智造”基因,打破传统建厂模式,集标准厂房、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生活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破解用地紧张、配套不足等“成长的烦恼”。
      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水平的高低、承载能力的强弱、运营服务的优劣,都将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成色。按照遂宁市委市政府要求,遂宁经开区正推动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加速推动园区由“单一型”向“融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创新型”升级。
      “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园区全面升级。”遂宁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园区将紧盯电子信息、锂电新能源、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完善“产业链”、补齐“生态链”、提升“价值链”,今年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与此同时,坚定不移打造三大产业地标、培育三类企业。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电子电路领跑成渝,集成电路并跑成渝,肉类罐头辐射成渝。同步实施“上市企业、冠军企业、出口企业”培育计划,加快英创力、利普芯、高金食品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年内实现1家企业主板上市。
      “今年,经开区计划实施项目170个,总投资686.8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60.03%,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排遂宁第一。”该负责人说,接下来,遂宁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优质企业成为行业冠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小鱼跟从大鱼游的产业态势。同时,力争全年新培育外贸获权企业1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