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
·图片新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长宁县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长吴诗华:
调解纠纷既要讲法理也要讲情理
-
□周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人物名片】
吴诗华,宜宾市长宁县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长,党龄26年。自2008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当地群众称为“金牌调解员”。
【人物故事】
“刚调解成功的两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要做好归档;那个竹林边界纠纷要持续跟进,多去入户走访掌握村民的最新动态……”5月23日,吴诗华仔细跟同事进行工作交接,“手上的每一件工作都事关群众民生,必须做好妥善安排。”
1991年,吴诗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镇政府的招聘干部,2008年成为司法助理员。此后,硐底镇辖区内小事大事现场,总能看他的身影。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总是有求必应、随喊随到。
硐底镇地处长宁县、珙县的交界处,矛盾纠纷较多。有时候看似小事,若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刑事案件。
刚接触调解工作不久,吴诗华就遇上一件很棘手的案子。2008年5月25日中午,吴诗华接到硐底镇派出所电话称,一名冯姓男子扬言要炸死社区王某全家。他立即赶到现场,只见冯某气势汹汹地站在王某家中,危险一触即发。
吴诗华上前调解,冯某大喊大叫,说再往前就拉上他一起死。当时正值中午,吴诗华请民警买来饭菜,与冯某一边吃饭一边聊,围绕他的妻儿老小做工作,最终冯某被打动,放弃了过激行为。“调解纠纷既要讲法理,也要讲情理,只有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疾苦,才能做好调解的疏导工作。”吴诗华说。
2015年10月,硐底镇一位村民在浙江打工期间死在出租屋里,吴诗华不仅帮这位去世村民的家属争取到3万余元救助款,还帮忙把骨灰盒带回硐底镇。这件事让吴诗华在硐底镇乃至长宁县有了好口碑。
从司法助理员到司法所所长,吴诗华就这样一步步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吴诗华第一时间走村入户疏导群众情绪,并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其间调处涉灾矛盾纠纷50余起,调解金额达200余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吴诗华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走访省外返乡人员,进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化解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12起,其中,涉及企业复工复产矛盾纠纷5起,涉及金额60余万元。
“我的工作就是走进千家万户,了解民情;想尽千方百计,化解矛盾;说尽千言万语,提供帮助。”吴诗华如此定义他的工作。2008—2021年,他指导调解矛盾纠纷3800余起,其中参与调解重大疑难纠纷750余起,涉案金额4500余万元,纠纷调解成功率99%,当事人履行率100%。目前,硐底镇已成立以吴诗华名字命名的“诗华调解室”。他工作中总结出的信心、真心、诚心、耐心、热心,脑勤、口勤、腿勤、手勤“五心四勤”工作法,成为当地调解纠纷的制胜法宝。
【感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代表的作用,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展现司法行政新担当新作为,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特长,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努力奋斗,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