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天立地”引领创新

  •     

    □陈华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游仙区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区,责无旁贷地要坚定落实创新引领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争当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排头兵。具体实践上,我们持续探索以“顶天立地”模式引领创新,“顶天”指瞄准科技前沿,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则着眼于技术运用,并大量推广,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科技创新的基本任务乃至首要任务,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刺破人类认知前沿,突破工具器物前沿,让人们在不断认知突破和工具更新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创新引领发展,要有“顶天”之志。“顶天”首先要看得远、认得清、瞄得准。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也许有人认为,作为区县,创新上能过得去就好了,还要追求“顶天”,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其实,在创新这件事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对科技的追求,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无所得。事实上,有不少科技成果,虽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但是市场反应平淡,或者市场根本就不接受。问题就出现在那些科技成果的研发目标没有瞄准科技前沿,在“顶天”上做得不够。
      基层县域科技创新实践,之所以要有科技追求上的“顶天”之志,从科技发展规律上来看,不外乎有两个原因。其一,从基层产业培育上来看,“顶天”模式的科技创新有着很强的“连锁效应”,除了对全局的科技创新有重大牵引作用外,还可能带来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的重大变革。现在不少区县出现产业“同质化”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产业技术的高度同质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产业理念的高度同质化。而“顶天”的科技创新成果才是能够带来改变的关键变量;其次,在大数据让这个世界越来越透明的今天,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生命周期比过去大大缩短,从来就没有什么能够永远“藏之深山传之密室”的科技创新成果,让科技成果“保鲜”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瞄准科技前沿不断奔跑,不断在技术的劣势领域补齐短板,在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在强势领域树立样板,如此,才能抢占科技前沿高地,持续发挥科技成果对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在创新上赢得主动权。“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高端了,才能对“顶天”之志形成有效支撑。近年来,游仙区创新柔性引才用才模式,高分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验收。
      再“高大上”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得落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创新引领发展,也要有“立地”之功。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让科技成果造福人民大众,心怀“顶天”之志,同时也要聚焦真正的应用目标。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出现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瞄准市场应用需求的靶心。并非一切创新都要以实用的标尺来衡量,科学上的原创发现、基础突破,暂时无法直接转化为应用,是正常的科技发展规律。但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来说,仍要以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靶心来设计目标和规划发展。靶心在前,攻关在后,每一步才能走得稳。
      在“顶天立地”上,游仙工业最大的特色就是院地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近年来,游仙区探索实行“一院所、一平台、一产业”模式,编制院地协同创新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短缺技术,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的攻关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系,推动更多成果在绵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系绵阳市游仙区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