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 正确把握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系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引领我们把握经济规律、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四川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缩影,要与时代同行,应势而谋迎难而上,就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研判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分析省情,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

    □蒲世阳

    坚持时代性,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时代之问”,深刻指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尊重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客观规律,正确把握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总量每三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成为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超过5万亿的省份。2021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增长均远高于经济平均增速。从效益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均高于前两年的增幅。但依然面临着发展质量不均衡、非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效益偏低,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因此,无论我们达到何种经济规模、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必须始终把握好经济总量与结构、增长与质量的关系,坚持稳增长是提质量的基础,高质量是稳增长的动力。

    坚持人民性,正确处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做大“蛋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础。分好“蛋糕”,要求我们优化供给体系,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经济“蛋糕”迅速做大,如果将时间尺度精确到天的话,2021年四川每天创造的“蛋糕”在150亿元左右,接近1978年一年的“蛋糕”总量。但是,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四川而言,再大的“蛋糕”,要分给9100万四川老百姓,每人能分到的数量有限。2021年四川人均GDP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2万元左右的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低6千多元。同时四川的城乡特困人员超过45万、城乡低保人员近420万,教育、医疗等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仍不均衡。所以,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适应省情实际的共同富裕之路,四川必须把握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向投资要效率、向消费要潜力、向外贸要增量,同时注重增加民生投入和转移支付,在就业促进、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公平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坚持全局性,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民族宗教大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矛盾风险挑战多、治蜀兴川考验大。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四川和全国一样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隐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叠加,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强降雨等区域性自然灾害易发,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四川必须更加坚定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方面,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四川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重点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高的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

    坚持实践性,正确处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从“供给侧”开出的“药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提出的举措。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需求侧管理重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壮大国内市场,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四川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成势。但是,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内需拉动不强等依然是制约四川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市场主体,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需求侧管理,适度超前进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制造业投资,统筹推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和发展模式转型,大力发展新消费形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坚持科学性,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要聚焦目前阶段最急迫、最紧要、最突出的问题,拿出更多有效对策措施,又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造有利条件。比如,针对部分地方曲解“双碳”战略,搞“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注重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当前,四川经济发展面临疫情防控难度加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项目投资速度放缓、能源供应压力上升等问题。同时,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长期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工业化率尚未达到全国峰值就开始下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全国低近7个百分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效应还未充分显现。在新旧矛盾叠加、内外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一方面,要立足四川发展当务之急,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促进项目投资,强化能源保供增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着眼四川发展长远之计,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发优势,加快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规划,构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坚持规范性,正确处理科学民主决策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切实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思维,统筹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法治政府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要以科学民主决策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一步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提升政府依法治理水平。同时,针对个别地方依然存在政策变化快、隐性壁垒多、风险隐患大等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效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切实避免因决策失误产生矛盾纠纷、引发社会风险、造成重大损失。
      四川正处在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有的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政策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等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与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社会各界意愿诉求和意见建议在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全面加强干部经济工作的能力,强化行政机关依法决策意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治理行政决策和审批中的“庸政”“懒政”“拖延症”。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三是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依法推进决策后评估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作者系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