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的深度

    ──读格风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

  •     

    □杜鹏
      在当代口语诗的写作里,有一个很著名的观念,就是“事实的诗意”。这一路的口语诗写作受摄影技术的影响较大,有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直取核心的诗学特征。但同时,这一路写作也有它的短板,就是很容易被写作题材引入一种扁平化,单一化,缺乏层次感的圈套。格风的诗,从表面上,有很多国内口语诗人的特征,比如语言简朴,多用常用字词,善于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等等,但是难得的是,他的写作又有着口语诗人罕见的层次感。
      先以这首《有萤火虫的夜晚》为例:我想说说下午/发生了什么/在出租车上/甚至我已经睡着了/梦见和你一起路过医院/睁开眼果然是/这让我感到羞愧/好像有什么秘密瞒着你/被萤火虫看见。在这首诗里,它的层次感主要体现在一个词上,就是“甚至”。如果没有“甚至”,这首诗在语感上会显得平滑许多,而这种平滑也会导致一种语感上的单一化。但是有了“甚至”,这首诗的情绪就有了一丝“狐疑”。这种“狐疑”为这首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还为这首诗的语感贡献了一种感觉上的“停顿”。如果说,这首诗原本是一页纸的话,那么“甚至”这个词则更像是这张纸折过的那道痕迹。
      在现代诗的写作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误以为现代诗的层次感更多的是来自复杂的修辞以及诗歌中所涉及的典故,当然这只是现代诗的一个侧面而已,而无论是质朴直接的语言,还是华丽繁复的语言,都需要处理和传达现代人的生命感觉,而这种生命感觉在格风这里也主要体现在他的语感上。从写作的题材上看,与其说格风是一名善写日常的诗人,不如说他是一名善写随感的诗人,他的写作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质。然而,格风的这种即兴并没有陷入轻佻的陷阱,反之,他的即兴有一种瞬间将现代人的生命感觉分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更需要诗人的内功作为保证。以《障碍》为例:爱情可以消除眼袋/也可以让眼袋更沉重 路过菜场/昨夜的半杯咖啡还在眼袋里晃荡 想买两根黄瓜/却被一条死鱼拎着。通常来讲,口语诗人都很容易犯过于“散文化”的一个毛病,过度的“散文化”很容易使得诗失去一种语言以及感觉上的陌生感。这首《障碍》就是一首陌生感很强的佳作。我们知道对于写作者来讲,所谓“障碍”更多的是一种表达之难,而表达之难则在于语言在面对更加复杂的生命的体验上所产生的不适应。而这首诗难得就在于,它用一种日常的,甚至朴素的语言,极好地处理了在面对复杂的生命体验时的表达之难。从结构上看,整首诗的每一小节都描述了一种生命的感觉被某个物(或事件)牵着走的状态,这也是一个相对符合散文逻辑的自然状态。但除了结构之外,诗人在处理这种符合散文逻辑的自然状态的同时,还动用了自己的想象力,用一种语言内部的,非现实化(或散文化)的诗化逻辑增强了这首诗在感受力上的陌生感,像“想买两根黄瓜/却被一条死鱼拎着”这一句就很有感觉上的冲击力。而像这样的冲击力,并非来自某种修辞意义上的陌生感,而更多是来自一种生命感觉的展现。
      诗人臧棣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说:“格风的诗,看似风格透明,语言简朴,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构思,但却也是现代诗的写作类型中最难驾驭的一种书写方式。”在此,我同意臧棣的观点。如果在读这本诗集之前,我对格风作为一名诗人是没有任何期待感的话,那么在读完这本诗集之后,格风用他的文本在建立起一个诗人形象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我对他日后写作的期待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