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要闻
“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
□万可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资阳观察 吴昊江
英\烈\名\片
饶国华(1895—1937),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资阳人,川军第145师师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抗战。1937年11月30日,在安徽省广德县城外,饶国华被日军包围,写下绝命书后举枪自杀,以死殉国,时年42岁。
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协议村2组,一座肃穆的墓地静卧于此,青石墓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饶国华之墓”。此碑由原资阳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立。墓碑左下方,铭刻着饶国华的生平事迹:“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安徽省广德县抗击日寇十八师团,壮烈牺牲。”短短几十个字浓缩了他的壮烈一生。
“当时给曾祖父立碑时我年纪小,只觉得家里突然很热闹。后来长大了,才真正明白曾祖父是一位伟大的抗日英雄。”7月3日上午,饶国华的曾孙饶晓强前来祭扫,他指着墓碑上的碑文说。
作为一名军人,饶国华一生最重要的功业是抗战。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出川抗战。在开赴抗日前线前,饶国华在出川将士欢送仪式上慷慨激昂,豪迈地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当年11月24日,饶国华率部到达前线,在安徽省广德县等处与日军死战,虽伤亡惨重,但阵地安稳。11月29日,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日军于30日占领广德。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但其部下只剩一营士兵。在战斗至弹尽粮绝、通信断绝、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他坚拒日军喊话诱降,写下绝命书,愤而自杀殉国,成为抗战前沿阵地壮烈牺牲的第一位川军高级将领。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饶国华名列其中。
如今,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有一条国华路,就是为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川军名将而命名。先烈虽远去,历史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