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率、护公平、保民生
四川省本级政府集中采购创新服务体系成效明显
-
□祉融
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再创佳绩:成功完成208个集中采购项目,总成交金额达4.57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1.78%。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省本级空调批量采购项目在节约资金方面表现突出,节约比例达58.75%,单台1.5匹变频空调的批量采购单价较去年下降约18%。这些成效的背后,是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不断创新的“效率+公平+民生”服务体系在发挥关键作用。这一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采购效率,保障了采购公平,还强化了民生服务,为优化省本级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效率 标准化引领采购流程优化
“以前制定采购需求复杂繁琐,现在变得轻松简单。”一位省级采购部门负责人颇为感慨。这一变化得益于今年3月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正式推出的“省本级政府采购项目通用需求参考模板”。该模板针对办公家具、物业管理服务、修缮工程等12类高频采购项目,提供了详尽的参数模板和法规依据,有效解决了“参数模糊”“法规过期”等问题。例如,在物业管理服务项目采购中,明确了设施设备、人员配置、报价要求等关键指标,使需求编制时间大幅缩短,效率提升超过50%。
此外,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还制定了《标准程序单》和《评审责任告知函》,为全流程电子操作提供清晰指引,确保政府采购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同时,还引入“政采小助手”,在开标现场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清晰传递回避要求等信息。
护公平 制度创新保障采购公正性
政府采购的核心在于公平。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于6月初发布《省本级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异常情况清单》。该清单涵盖采购项目受理至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详细列出19类典型问题及处理流程和法律依据,为项目采购操作提供了明确的“说明书”。例如,针对评审小组成员发表倾向性意见的问题,清单规范明确了“重抽专家+当场制止+上报处理”的刚性处理措施,以确保采购的公正性。
同时,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还建立了“双提醒”风险防控机制,开标前向采购单位发出自查提示,确保招标文件的公平性;评审前向评审小组发出责任告知函,明确违规风险和处罚规定。此外,该中心还采取柔性措施,对缺少非核心材料的项目实行“容缺受理”,避免因程序小问题导致重点项目延误的情况。这些创新举措的推行,使得上半年的废标率同比下降14.7%。
保民生 绿色通道助力民生项目加速落地
“年初就能完成多个民生项目采购,得益于省政府采购中心设立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服务重大民生项目,中心采用“标前沟通+容缺受理”的方式,对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提供专人全程跟进服务。上半年完成的208个项目中,超过一半项目涉及民生或重点领域,如四川省山洪防御水利测雨雷达快速监测系统网络接入服务、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数字化建设、西华大学2025毕业生腾空公寓维修改造等项目均得到快速落实。
此外,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的服务也更加积极主动,从“等上门”转变为“上门去”,组织骨干人员主动对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等20多家单位的年度采购计划,并在官网和公众号的视频栏目“政采小课堂”上密集发布政策解读和指南,实现了从“审批等待”到“主动服务”的转变。特别是在批量采购方面,该中心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持续释放降本增效红利,已经完成的空调批量采购单价较去年降低18%,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率达100%,国家一级能效标准产品达94%,并提供6年的整机保修服务,实现了省钱与好用的双赢。
营商环境优化没有止境。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继续深化“提效率、护公平、保民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公平竞争复核、异常情形清单等长效制度,持续优化政府采购环境。未来,该中心将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