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起交易中心,养牛户回来了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城霖 王代强

      “比年初涨了一块钱。”6月19日,达州市宣汉县大成镇大地村村民孙怀银,又到川东北蜀宣花牛交易中心打探成交价,结果让他满意。自去年9月该交易中心建起来后,他就到此多番打探。两个月后,他决定将近百头生猪清栏,把养猪场改造为养牛场,并一次性买入40多头牛犊。
      宣汉县是全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大成镇是核心养殖区,多数村民以养牛为业。左右孙怀银选择的关键因素——川东北蜀宣花牛交易中心,到底长啥样?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你摸,这膘好得很,13.2元/斤,一分都不少。”“行嘛行嘛,上秤称(重)。”6时30分,交易中心熙熙攘攘,经过几个回合讨价还价,买家李国庆成功接过缰绳。
      从6时开市起,当天运到交易中心的24头牛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成交。“这段时间天气热,属于市场淡季。旺季每天市场上有两三百头牛。”交易中心负责人牟碧忠说,这里逢单日开市,开业以来成交量达1.7万余头,交易额突破2亿元。
      新建的交易中心火了,也带涨了价格。“几乎所有到场的牛都可在当天完成交易,最迟不超过4天。”孙怀银告诉记者他关注到的信息。
      建交易中心前,这里的散户主要把牛卖给走家入户的牛贩子,因不了解市场行情,在议价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把牛运往外地销售,又增加运输和时间成本,不少养牛户的信心因此受损。为养殖户搭建就近交易平台,成为宣汉县推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去年,当地投入专项资金,引进有多年养牛和牛交易经验的业主,建设全县首个规范化交易中心。该交易中心包括交易区和储牛场等主要区域,有4名牛经纪人专职为买卖双方撮合价格。“价格随行就市,村民都可来这里问到价格,公开透明,不得吃暗亏。”牟碧忠说。
      开业仅几个月,交易中心汇集的不仅有川渝两地商户,还有来自甘肃、青海、宁夏、贵州、吉林等省份的商户。“这是一个跨区域的开放市场,价格与全国市场接轨,更稳定。”牟碧忠说,结合市场趋势看,下半年价格或将小涨。
      便利的销售条件和向好的行情,重建散户信心,回归养牛和补栏的散户多了起来。宣汉县针对性予以扶持:县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补助规模能繁母牛养殖户。
      “我们会根据持续增长的交易量扩建交易中心,加上县政府在食品工业园配建屠宰场和加工企业,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养牛户收益和养牛附加值将更有保障。”大成镇党委书记王凌峰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