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区夯实产业支撑,以融合创新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成都市青羊区:解锁“常玩常新”文旅密码
-
俯瞰宽窄巷子。文殊坊大型沉浸式文旅剧《花重锦官城》演出现场。
□青轩(图片由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提供)
这里是古蜀文明沿承地:千余年前,杜甫在这里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是文旅融合创新场: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非遗博览园)激荡起草莓音乐节的声浪。
这里是成都市青羊区,文化底蕴叠加创新思维,历史在创新中延续血脉,产业在传承中澎湃动能。
数据印证着文旅融合的温度:今年“五一”假期,青羊区接待游客278.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青羊区正以守正创新的奋进精神,以园区夯实产业支撑,以融合创新打造新业态、新场景,助力成都建设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让游客常来常新、常玩常新。
文化为媒 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
在青羊,“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5月17日,2025成都草莓音乐节首日,2.3万名观众涌入非遗博览园,其中50%来自成都以外的城市。一张小小的音乐节票根,延长了消费链条,释放了城市文旅的潜力和活力。根据相关政策,演出前后2天,可凭门票免费游玩成都多个景点。于是,不少外地乐迷延长行程,在成都逛景点、品美食。
有“留量”也有“流量”。以文化为媒、以活动为桥,青羊让文明交流碰撞出流量的火花,不断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
成都草莓音乐节开幕第二天,原本将闭展的“古希腊:神话·英雄·命运——来自意大利普利亚地区的珍藏”特展延期一周。作为四川首个古希腊文物展,这场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览,展出意大利普利亚大区9家文博机构的119件(套)代表性展品,目前观展人次超60万,再启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5月31日,成都博物馆“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特展启幕,125件(套)精品文物解锁商周诸侯小国的文明密码,吸引众多历史爱好者与市民前来观展。
线上,知名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最新一期在各大网络平台播出,该节目在青羊区琴台路及文化公园等点位取景拍摄,一经播出,话题讨论热度4.9万。
从博物馆到校园,文化交流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6月10日,2025年成都市青羊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周系列活动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第五届端午游灯会启幕。这场以灯为媒、以艺为魂的活动,将非遗的千年风雅化作可触可感的童趣,让非遗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以文铸魂 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青羊区汇集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传承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游客常玩常新,是一场颇具难度的考验。
从祠堂街、文殊坊再到东华里、宽窄巷子……青羊区正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城市更新实践,为文旅消费场景创新写出生动的注脚。
走进东华里美食街区,庆园猪脚饭、南翔馒头店等网红餐饮齐聚,烟火气十足。这座占地约5500平方米的美食街区还设置仙侠主题,街区内古香古色的建筑、热闹的古风市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这里的建筑可阅读、场景可穿越、文化可品尝,非常有体验感。”
更多的惊喜还在打开。6月14日,宽巷子1号院落“宽厰KuanChǎng”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宽厰KuanChǎng”,创意氛围扑面而来,庭院中的装置让人恍若置身艺术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宽窄巷子首个“策展式零售”复合型空间,融展览、零售、体验于一体,构建“主题展览+沉浸式消费”场景,“希望与具备内涵的生活方式类头部品牌合作,用一个院子为更多品牌构建体验型消费场景。”
更多的蝶变正在酝酿。峨影·1958电影公园项目进入开工倒计时;天府今站文化广场产业园区将连片打造……青羊区将持续打造“剧场矩阵+音乐现场”的演艺新场景,以金沙演艺综合体为核心,推动“演艺+文博”双向赋能,打造地标性演艺生态区。
园区赋能 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在产业发展中,园区肩负着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使命。文旅产业也是如此。当前,青羊区的少城国际文创谷正积极推进“立园满园”行动,以园区夯实产业支撑,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看产业规划——这座总规划面积17.33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汇聚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一批优质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数年发展,这里以塑造“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承载地”为定位,不断加快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一带三核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看创新提质——优质项目密集落地。亚洲规模最大的Livehouse及XR中心即将落地;携手头部艺术院团,少城国际文创谷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等达成合作。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资源发布对接会上,多个项目、企业签约落地青羊区。
成长企业持续涌现。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Fotor,在全球超过5000个AI应用中用户数排名全球前25;四川墨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多款数字文化装备产品,并创新转化多个知名科幻IP……一批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创新火花不断迸发。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打造的非遗蜀锦短剧即将上线播出;百年老字号“诗婢家”试水微短剧,开拍《她的月光曲》……千年文脉与时代潮流在这里共鸣激荡。
“青羊区的产业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助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青羊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少城国际文创谷已集聚各类文化企业5900余家,培育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个、市级文创产业园区(街区)7个、文创“园中园”12个。
看发展目标——到2027年,少城国际文创谷以演艺为特色的发展之路将取得明显成效,文商旅融合新型消费场景建设渐成体系,“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的格局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文创产业示范园区。
到2029年,少城国际文创谷“演艺+”复合生态体系将基本建成,以演艺演出为主线,引领带动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协同互促的“一芯三链”产业发展格局日益成熟;以演艺为平台,促进金沙古蜀文明、诗歌文化、红色文化、市井文化、蜀锦蜀绣非遗等特色文化IP多元叠加的文旅融合新场景全域布局;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前沿技术在以演艺为代表的文创产业体系中的应用愈发成熟,技术支撑体系日益扎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亿级文创园区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