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川 满足您对清凉的所有想象
-
青川县城篮球公园里举行的“坝坝篮球”。 王治 摄青溪古城景区,游客正在漂流。 青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刘晓燕 亦麟
水上漂流、住民宿、森林徒步……夏季来临,青川端出多份清凉“大餐”,从观光纳凉到沉浸式体验,满足游客对避暑旅游的想象。打“坝坝篮球”、田间摸鱼、水边露营……广元市青川县准备好了多种热门“坝坝”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的特色生活与乐趣。
丰富的旅游内容,使青川处处皆好景,全域皆可游。
有着“熊猫家园 青秀之川”美誉的青川,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近年来,该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我们将主动适应文旅消费新形势、新需求,重点在提升景区品质、改善游客体验、加强品牌塑造方面聚焦聚力。”青川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县会用好自然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把核心景区做得更靓丽,把文旅业态做得更精致,把文旅品牌做得更响亮,推动青川文旅产业乘势突破、提质增效,力争今年内,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让青川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多种热门活动“坝坝经济”激活全域旅游
“我喜欢篮球,专门来这里‘打擂’。”6月12日晚,从绵阳赶来的游客李晋和朋友参加了当晚在青川县城篮球公园里举行的“坝坝篮球”擂台赛。“比赛完就去木鱼大草原露营,到唐家河漂流。”李晋满怀期待地说。
木鱼镇利用白龙湖尾水段枯水期形成的草地,连续两年举办露营季活动。从今年4月底到现在已吸引近3万名游客。
这样的坝坝活动,在青川多点开花。骑马乡牧马园推出“浑水摸鱼、篝火晚会”等田坝活动,七佛乡推出“茶+垂钓”,姚渡镇推出“美食+音乐”,建峰镇则用传统的水稻种植等农耕活动吸引游客。
全域旅游怎样才能既有亮点又有看点?近两年来,青川县以“坝坝经济”破题,在全县因地制宜开发“坝坝宴”“坝坝茶”“坝坝歌”等特色活动,并与“坝坝篮球”“大熊猫”“青川猎犬”等独特的地域IP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径。
活动多了,游客来了,经济也发展了。数据显示,今年截至5月,青川县国家A级景区接待人数超27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旅游综合收入超31亿元,同比增长约9%。
近年来,青川县依托现有场景、整合现有资源、运用现有政策,在要素配套、业态创新、宣传营销、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用力,使文旅产业成为引领青川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做靓旅游景区,持续做好唐家河、白龙湖、向阳山等核心景区的建设提升开发,积极推进旅游乡镇建设,构建龙头带动、多点支撑、全域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建成青溪民俗风情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阴平村等20个精品乡村旅游点,建成唐家河漂流、自驾车露营地等新业态13个,建成特色酒店、民宿300余家,开发唐家河科研游学、地质科普等9条精品线路,形成了处处皆景、移步异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篇“避暑+”文章“凉资源”做成“热产业”
“快看,那是扭角羚!”临近傍晚,在唐家河景区里游览的成都游客方文兴奋地举起相机,记录下与野生扭角羚相遇的珍贵瞬间。
随着气温日渐升高,青川县“避暑经济”不断升温,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青川,开启形式多样的“清凉一夏”。
在青溪古城景区,新一季的峡谷漂流已经开始营业。在阴平村,已有游客前来常住避暑。“逛景区、玩漂流,还可以住民宿,一家老小都玩得开心。”游客张林华不住点赞。
游客的增多,带动当地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民宿有13间房,每年一进入6月就经常客满。”青溪镇阴平村龙凤居民宿的经营者闫恩学说。阴平村党支部书记罗成鹏介绍,该村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布局了康养度假、亲子民宿、田园采摘等乡村业态,每年夏季,阴平村都会人气高涨。
天然的资源优势,让青川成为避暑胜地。青川县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森林覆盖率达74.01%,平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8000个,堪称“天然大氧吧”。
怎样将“凉资源”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热产业”?
近年来,青川立足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坚持生态产业化理念,做大做强绿色旅游,大力发展唐家河漂流、白龙湖水上运动、熊猫水世界等特色旅游产品,同时依托人文自然特色,策划举办“亲水活动”、音乐季等夏日活动,持续推动“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今年以来,围绕“避暑+”,青川县推出原始森林徒步、露营观星等沉浸式避暑项目以及自然教育课程、旅游路线,举办农事体验、生态音乐季、避暑美食季等活动20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5天。
一场全员服务 全域旅游更优化服务更完善
6月12日清晨,清风拂过林叶,唐家河景区白熊关步道已迎来第一批游客。
“快看!‘智游青川’提示这附近有藏酋猴!”几只猴子出现在树冠间,让游客们喜出望外。
“智游青川”旅行服务App是一款专门为广元市青川县旅游打造的旅游服务软件,旨在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功能,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旅行体验。游客用一部手机便能“智观动物”“智游景区”,并根据实时人流量、景区和住宿情况等信息,规划出行游路线,帮助游客在不干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体验生态旅游。
旅游体验核心在服务。近年来,青川县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游客旅游环境。
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先行。通过提升优化旅游道路和线路,青川县建成青竹江山水画廊、环白龙湖绿道等自驾道路和城市绿道,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及旅游专线12条46班次,实现车站、集散中心、景区的无缝接驳。
美食持续更新。青川县还建成青川人民公园、青溪古城等8条美食街区,每年推出青川“十大名菜”,依托青川黑木耳等地标产品,开发旅游特色商品5类84种,丰富游客美食体验。此外,青川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完善2类以上旅游厕所39座,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软服务质量也持续提升。节假日期间,青川县用“绣花功夫”织密服务网络。全县700多名干部职工坚守一线岗位,23个部门与20个乡镇携手合作,全力为游客服务。文明旅游志愿者活跃在各大景区和文化场馆,为游客提供引导、讲解、照顾等服务。
今年,青川县整合多家餐饮、住宿企业,推出“清凉度假套餐”,6月底发放1000余张夏季优惠券,同时,开通避暑旅游专线3条,沿途设立清凉驿站、志愿服务站,为游客提供交通疏导、旅游咨询等服务以及扇子等免费避暑用品。
“盛夏时节,我们还推行‘青春通行证’,对学生、未成年人免景区门票。”青川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契机,统筹“旅游+”和“+旅游”双向发力,坚持以生态为本底、文化为内涵,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服务,持续推进大唐家河旅游区等核心景区“二次创业”,全面构建“一河两湖两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熊猫家园 青秀之川”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