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特别报道
-
·图片新闻
“一带一路”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启动
推动中国与东盟铁路“接轨”
-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外国嘉宾在成都展区的歼-20模型前拍照打卡。周宝 摄(C视觉)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现有铁路标准不统一,班列需要下货换车,增加了物流运输时间
●联盟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铁路互联互通工作进一步提速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6月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交通科技支撑互联互通圆桌会议上,“一带一路”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铁路互联互通工作进一步提速。
联盟由西南交通大学、老挝公共工程与交通运输部铁路司、老挝工业与贸易部标准与计量司、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合作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成立,30余家政产学研单位和机构共同参与。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以来,双边贸易取得巨大进展。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近7万亿元,东盟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约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
近年来,中国不断拓宽南向物流通道。以四川为例,已累计统筹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南向国际班列超3800列,货物集散量近15万标箱,服务进出口贸易货值超100亿元。
“东南亚国家现有的铁路系统以‘米轨’为主,电气网络、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与中国的铁路标准都不统一。”四川省轨道交通标委会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朱旻昊介绍,如果铁路标准不统一,班列就需要下货换车,增加了物流运输时间。
中老铁路是中国与东盟铁路互联互通的标杆。作为东盟与中国互联互通的第一条铁路,它的成功运营,离不开“标准接轨”发挥的作用。中老铁路按照中国标准建设,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60千克/米重轨。从中国出发,可一趟列车抵达老挝。截至今年4月29日,中老铁路运输货物突破5840万吨,发送旅客超5150万人次。
有了中老铁路的示范效应,东盟各国铁路互联互通的脚步正在加快。2023年,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开通;目前,中泰铁路进展顺利,即将与老挝联通,这些铁路都实现了标准统一,将为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