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市

    90岁婆婆在这里找到“第二个家”


  • 5月31日,资阳市社会福利院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 资阳市社会福利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每天早上9点,资阳市雁江区康乐北路45号的资阳市社会福利院颐养楼,会准时响起做早操的音乐。一群老人跟着音乐做着简单的动作,张婆婆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我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了,每天生活很规律,还有护工照料起居,很方便。”90岁高龄的张婆婆思路清晰,自2006年福利院落成以来,她就一直住在这里。
      资阳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介绍,福利院现有养老床位660张,目前服务对象近500名,其中中重度失能老人占比75%。“住院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能或失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
      建院近20年,资阳市社会福利院已是当地养老服务行业的一面旗帜。“但现有运营模式在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不少挑战。”资阳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郑建坦言,面对日益增长且复杂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传统运营模式已难以充分满足社会的期待。
      今年3月底,资阳市社会福利中心(市社会福利院)被委托给资阳文旅集团全资子公司资阳益福康养产业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由此开启“国企+养老”这一“公建国营”模式的全新探索。
      实施重点机构国企运营改革,是资阳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的关键一步。在资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与事业发展科科长曾平看来,通过引入国企力量,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院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这一举措也符合资阳市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资阳市常住人口230.86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5.08万人,占比28.19%,老龄化率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二。
      委托运营和管理后变化如何?在郑建看来,这种模式在充分保障兜底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明显更高,提升了服务质量,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资阳益福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夏丽说,接手福利院以来,新入住老人已超过40名,“接下来将加大投资改造福利院设备设施,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比如引入AI软件对认知障碍老人进行干预评估等。”
      更多变化正在发生。福利院食堂灶具安全升级已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引入新能源空气能锅炉,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让老年人洗澡更加方便舒适……老人在福利院的生活将更安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