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市兴文县:绿色转型促发展 三产融合跑出“加速度”


  • 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 张举杭 摄

    以竹代塑进机关。

    兴文县举办苗族花山节。

        

    □梁媛(图片除署名外由兴文县委宣传部提供)

      宜宾市兴文县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里,上万种竹制品涵盖酒店、餐饮、家居、文创等领域,竹制好物源源不断地发往浙江义乌等地;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人气渐旺,迎来避暑游客;在兴文县空铁新区飞行营地,市民白天体验“空中的士”,晚上听演唱会、撸串,更多消费新场景正在涌现……6月的兴文县,处处激扬澎湃动力。
      近年来,兴文县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坚定“工业优先、农旅升级、城乡融合、民生共享”发展路径,朝着争当后发潜力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阔步前行。

    做好“竹文章” 推动“以竹代塑”全场景应用
      兴文县地处西南竹资源区域中心,竹林总面积55万亩,竹类近30种,年产竹材32万吨、竹笋4.06万吨,先后获评“中国方竹之乡”“中国巨黄竹之乡”“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等称号。
      “我们不再只是‘采买方’,还成为竹制品‘供应商’。”兴文县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运营部负责人刘沆介绍,几个月前,中心成立了生产部门,利用兴文丰富的竹资源生产出竹制九宫格食盒、纸巾盒等100多种竹制品,销往浙江义乌等地。
      “截至今年5月,中心实现营业额近8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60%。”刘沆说,销售收入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认识到使用竹制品对保护环境的好处;另一方面,中心依托本地资源生产竹制品,降低了成本,其售价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约30%,更受市民青睐。
      6月初,走进兴文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只见竹制的文件袋、纸巾盒、电脑架、收纳盒、笔筒等物品随处可见;食堂餐厅里,竹纤维餐盒与竹餐具已替代塑料用品。
      不仅在这个日均接待近千名市民的“城市客厅”,目前兴文县已有80多家机关单位及企业积极推动“以竹代塑”工作。兴文县公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超介绍,他们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入竹产品。这一举措不仅让机关和企业在日常办公中用上竹产品,还借助政务服务场景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传递给广大市民。
      今年3月,兴文县印发《兴文县以竹代塑“十进”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在机关、商超、酒店等十大领域推广竹制办公用品、纸浆模塑餐具、可降解地膜等产品,拓展“以竹代塑”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以竹代塑”产品全域覆盖。
      当前,兴文县着力打造“以竹代塑”县域样板地。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当地已培育竹类加工企业146家,形成涵盖纸浆模塑餐具、竹原纤维、竹活性炭、竹家具、竹日用品等100余种“以竹代塑”产品的全产业链。2024年,兴文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75.1亿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文旅深度融合 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在兴文石海景区,游客们乘坐网红小火车穿梭于奇峰异石间,体验真人CS的刺激对决,观赏非遗火壶的精彩表演……今年端午假期,兴文县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自‘五一’假期起,兴文石海景区全新推出石海滑车、网红小火车、欢乐蹦蹦跳、溶洞滑道等五大网红体验项目。”兴文石海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还围绕“地质+”做文章,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4月26日,兴文县迎来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近千名苗家儿女齐聚兴文石海,身着盛装共舞“踩花山”,通过芦笙舞、巡游等传统民俗表演,欢度苗族传统节日。“我们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兴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避暑季的来临,位于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的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迎来旅游旺季。“这里夏季气温常年保持在20—27℃,每年都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康养避暑。”仙峰苗族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黄丹介绍,今年避暑季开始以来,度假区内民宿入住率持续走高,部分房源需提前一两周预订。
      夏季避暑,冬季赏雪。依托“川南避暑第一峰”仙峰山的自然景观,当地打造了苗王谷、仙云岭、老林氧吧、方竹迷宫等景点,打造避暑疗养、苗医药康养、苗族文化体验、山地越野赛事等业态。2024年,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
      兴文县入选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不断丰富文旅新场景,打造文旅新业态,推动健康、养生、养老、医疗以及旅游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
      兴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放大“天府旅游名县”品牌综合带动效应,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当好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兵”“头雁”,继续推动兴文石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仙云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更多文旅“爆点”。

    场景持续上新提升经济软实力
      6月1日,兴文高铁站附近的飞行营地热闹非凡,100名“小小机长”在这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之旅。孩子们身穿机长服,走进驾驶舱,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乘坐飞机俯瞰城市美景,学习航空知识。
      今年,兴文推出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规划推出3条特色线路。其中,全程80公里、空中半小时的长途飞行线路,可穿越城区直抵兴文石海景区,鸟瞰麒麟苗族乡全貌;10公里短途航线,主要看城市景观。
      “低空游览项目自4月30日推出以来,我们接待了来自泸州、成都及广东等地的3000多名游客,收入约16万元。”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低空经济项目负责人刘勇介绍,营地还设置多个打卡点,配套推出研学、培训、旅拍、烧烤等消费产品,给游客带来更多消费体验。
      兴文县正加快打造“兴文映巷”美食、“同心湖畔”夜游、“仙峰云隐”避暑消夏等五类消费新场景,构建“四季主题+全时场景”消费生态圈,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夜间经济、首发经济等,让消费“热”起来。
      消费场景不断上新,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在兴文县磁性材料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吊塔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产。该项目基建工程管理负责人杜岳良说:“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项目满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将为近2000人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兴文县聚焦绿电光伏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绿色氢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1+2+X”工业体系。随着宜宾晶阳、四川金晟、德康饲料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将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