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长宁县:厚植绿色优势 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新篇章
-
长宁县老翁镇梯田。长宁县蜀南竹海与云海。
□傅杨 葛崧 宋成均/文 张宝林/图
夏日的宜宾市长宁县,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在位于长宁县龙头镇的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内,长江鲟自在游弋;长宁县双河镇竹食品产业园区内,四川百年传奇食品有限公司每天生产10余吨即食笋制品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长宁县牢记嘱托,以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为己任,巩固川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如今,长宁县水清岸绿、竹海叠翠的生态本底愈发厚实;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绿色多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和美乡村宜居宜业,老旧小区焕新升级,“家门口”的保障让民生福祉可感可及。长宁,正以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行动,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筑牢生态屏障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6月1日,在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的育苗池内,数十万尾长江鲟幼苗悠然游动。数月后,数万尾幼鱼将被放归长江,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
近年来,长宁县树立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以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姿态,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长宁河畔,“河小青”“竹乡义工”等志愿者坚持开展巡河护绿。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长宁青年志愿者争当生态保护的生力军。长宁县实施“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建立“河长+网格长”巡河模式,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查和小流域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平衡。
碧水中鱼翔浅底,青山上翠竹摇曳。作为“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县森林覆盖率达65.6%,73.1万亩竹林绵延成海。长宁县连续37年开展“种竹播绿”行动,通过林地清理、垦复施肥等措施,累计修复生态竹林2万亩,建成13.5万亩现代竹林基地,去年新认定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借助系统治理,长宁县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
以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为纽带,龙头镇正打造长江上游名特优水产种业园区。该镇小坪村的鳝鱼人工繁育中心今年5月建成投产,20天内便繁育出500万尾鳝鱼苗;在龙华村,600亩早虾(稻虾)基地吸引8户“新农人”扎根,其中5户是35岁以下返乡创业青年。
让竹林变“粮库”,长宁县带动竹区群众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立体生态经济,规模达万亩,并培育出“竹海长裙竹荪”“长宁苦笋”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宁县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
在蜀南竹海景区,7万亩翠竹织就碧波瀚海,吸引着八方游客。长宁创新开发竹林康养、竹工艺研学、竹文化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不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凭借绿水青山,长宁正加快建设享誉全国的旅游名县,让生态名片加速转化为富民强县的发展动能。
做强绿色产业 激活多元经济动能
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长宁县着力将绿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构建多元经济格局。
走进长宁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鲜嫩的竹笋、精致的竹筷、环保的竹餐盒……琳琅满目的商品,勾勒出一条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自去年9月底开馆以来,这个交易平台已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累计成交订单上千笔,实现营收超80万元,成为长宁竹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这源于长宁对竹资源的“精耕细作”——从鲜笋食品加工到竹材家居产品制造,再到竹屑边角料“变废为宝”成为竹炭、猫砂等衍生品,一条把竹子“吃干榨尽”的竹产业链不断延伸,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24年,长宁县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6亿元。
长宁的目光正在投向产业链的前沿,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发的笋米、笋面产品,保留了竹笋的营养与高膳食纤维特性。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取的竹原纤维,正逐步成为化纤、塑料的替代品,应用于汽车制造、建材等多个领域。
今年以来,长宁县引进名悦竹纤维无纺布、安徽鸿叶集团以竹代塑智能循环产业园等项目。招大引强,一条智慧、创新、绿色的竹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快形成。
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在位于四川长宁经开区的四川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铭丰电子)2号生箔车间内,60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厚度仅3.5微米的铜箔源源不断地下线。这种高性能动力电池原材料相比市面主流产品可节能约40%。“去年公司年产值超9亿元,今年有望冲刺15亿元。”四川铭丰电子总经理江骏介绍,其二期5万吨产能项目正在推进,预计2027年投产。
长宁还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不断拓展。今年3月开馆的长宁县低空经济科普研学基地已接待研学团队37批、超千人次,未来还将开设无人机操控员培训,培育产业人才。
今年“五一”假期,蜀南竹海直升机低空观光项目正式启动。长宁县计划依托蜀南竹海低空旅游资源和已纳入规划的长宁通用机场,发展低空物流和低空文旅,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
近年来,长宁县锚定“一年攻坚强基、两年蓄势突破、三年进位翻番”目标,实施工业奋进三年行动,正稳步建设主业突出、绿色多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长宁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居宜宾市第二位。
织密民生保障网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5月,长宁镇马村村民林兴隆住进了位于马村和美乡村聚居点的新家,房屋宽敞,交通便利,周边公园、广场、商业街等配套齐全。
放眼长宁,村民入住和美乡村聚居点的同时,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也如火如荼。今年以来,全县13个老旧小区、75栋房屋启动更新改造,惠及1905户人家。
近年来,长宁县秉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理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去年,该县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6亿元,城市在“微更新”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长宁县积极响应,上半年开展多场电工、养老护理员等技能培训,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铺设“家门口”的就业路。近日,长宁县被评为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关爱帮扶专项行动”成效突出单位,已连续6年在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上获得省级通报表扬,长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荣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长宁县希望小学新建教学楼、运动场及附属工程已进入内外装饰冲刺阶段,预计7月底完工交付。该项目将新增700个学位,进一步优化长宁县教育资源布局。
在长宁镇中心卫生院,前来接受免费健康体检的村民排起长队。今年,长宁县启动第五轮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已为超2.5万名居民体检。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老人,长宁县开展“健康敲门行动”,组织医生团队深入村落社区,提供上门服务。
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幅展现生态之美、产业之兴、生活之乐的美丽长宁新画卷正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