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
·图片
蜀水浙潮,解码东西部协作进阶之道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浙川山海情,再续新约。日前,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跨越近2000公里前往浙江省考察学习,从杭州到温州,从共同富裕到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从先进制造业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团一行不停探寻发展新动力,探索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密码,集中签约28个项目,正式合同金额达321.9亿元。这次考察学习的背后,藏着四川在高质量发展中“问道”的勇智。
四川此次考察学习,带着对发展底层逻辑的深刻叩问。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多年铸就发展范式:吉利醇氢电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宇树机器人灵动起舞,正泰智慧能源网络辐射全球——浙江构建起系统性创新生态,让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由生长、协同赋能,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汇聚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四川上门“问道”,寻求培育创新生态的良方。
浙江创新发展的亮点还在“善水之道”。“水”既是自然意象,也是治理智慧的隐喻——政府以柔性服务打破企业发展桎梏,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间寻得精妙平衡。梅林村“数字乡村”重塑治理模式,万洋集团平台化运作赋能中小企业,皆彰显“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内核。这样的治理智慧,对四川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带来新的启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亟需汲取浙江经验,让政策“源头活水”精准灌溉市场主体“根系”。
更深层的学习,是浙江对战略机遇的敏锐捕捉与转化能力。“双循环”下民营资本参与杭温高铁混改,“双碳”目标中智慧能源方案走向全球。四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需要进一步破解“资源禀赋≠发展动能”的课题。向浙江学的,正是将国家战略精准转化为地方实践的能力,把资源优势织就为产业优势的转化智慧。这方面的潜在空间较大,关键看我们是否能取得真经。
东西部协作迈向更高水平阶段,浙川亟需转向更深层双向赋能。创新层面可探索“双螺旋模式”——四川依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科教资源,浙江发挥市场转化优势,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落地“货架”,形成创新合力。当浙江“四千精神”与四川“敢为天下先”气魄碰撞,必催生更具爆发力的“排浪式创新”;当梅林村的“智慧乡村”模式在四川丘陵地区生根,当四川研发的机器人核心部件嵌入浙江智能工厂,这种双向赋能的图景,正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注脚。上游的开拓精神与下游的创新活力,如同长江的上游水与入海口潮,在碰撞中激荡出发展新动能——这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简单呼应,而是现代化进程中两种发展范式的融合共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深层价值,在于多元共生的合唱。当蜀水领悟浙潮“善变”的创新智慧,当浙潮吸纳蜀水“奔涌”的开拓势能,长江上下游的“战略合鸣”,终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瀚江海。于协同中破局,在差异中奋进,让每一股发展细流,都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这正是区域协作最动人的现代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