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

    这个成果展见证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 成都馆中展示的歼-20模型。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观众在西博会展区内拍摄可以变形的机器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前十九届西博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达8万亿元左右,贸易成交额达1.7万亿元
    ●前十九届西博会,共有60余位外国政要来蓉,西博会外交服务的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拓展至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进出口货品达到1150余类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4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4.05万亿元
    ●西部地区的路网越来越密、路况越来越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20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6万多公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陈碧红

      “25年,西博会从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果展现场,不少参观者发出感慨。
      2000年,西博会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5年来,西博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同一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又有哪些变化?在本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果展上,这些疑问一 一被解答。

    合作更深
    以西博会为媒,不断拓展展会三大平台
      在成果展“合作新篇章”展板前,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项目(下称蜂巢能源成都基地)的照片,让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个在2021年第十八届西博会上签约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00亿元。
      作为成都东部新区首个投资突破百亿元的制造业项目,蜂巢能源成都基地的开建与投产,搅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一池春水。去年6月,蜂巢能源成都基地全面投产,日产新能源电池2.7万只、储能电池0.7万只,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以西博会为媒,诸多项目纷纷落户四川。同一展板上,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的照片,让不少客商停下了脚步。作为第十九届西博会的重头戏之一,43个项目集中签约,主要涉及制造业领域,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
      数据显示,前十九届西博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达8万亿元左右,贸易成交额达1.7万亿元。
      西博会不仅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还是外交服务平台。统计显示,前十九届西博会,共有60余位外国政要来蓉共赴开放之约。本届西博会,匈牙利、老挝等国家政要出席开幕式,西博会外交服务的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随着西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正不断注入。
      在成果展的“经济新活力”部分,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施工聚集了参观者的目光。作为全球首批8.6代AMOLED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630亿元,是四川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成都成为全国最大的柔性面板生产基地,推动我国在OLED显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开放更广
    走出去与引进来,西部地区加快变开放前沿
      在“开放新高地”展板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拍图占据当之无愧的C位。
      2016年5月7日开工、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实现5490.6万人次,居全球第29位。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开通427条航线,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66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T3、T4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前期研究已启动。根据此前中国民航局批复的天府机场总体规划,其二期体量与一期接近。
      印证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只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同样在“开放新高地”的展板上,一组数据让参观者记忆深刻:截至去年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进出口货品达到1150余类。在此基础上,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作用更加突出。
      不只走出去,还有引进来的加速跑。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的照片,成为不少参观者的议论焦点。
      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于2022年签约,计划总投资60亿元,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2024年1月24日,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提供飞机停放、存储、维修、升级、改装、拆解及回收等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客改货、二手航材交易等业务。预计至2030年,该服务中心将实现产业规模210.7亿元。
      将视野进一步放大。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4.05万亿元,同比增长8.3%,进一步改变了全国外贸格局和对外开放格局。这也让西部地区实现了从内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转变。

    民生更好
    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成果惠及更多人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成果展“民生新答卷”展区,一组悬崖村的近照引起了众多观众的注意。
      2020年5月12日,曾经深受外界关心的悬崖村村民,搬入凉山州昭觉县附近的社区。5年来,悬崖村村民不仅在新家过上了幸福新生活,悬崖村旧址也迎来了喜人的变化。今年5月1日,在悬崖村旧址打造的“天空之谷”文旅项目一期正式对外营业。接下来,二期项目计划在悬崖村山上原勒尔社旧址打造民宿和农事体验基地,同步建成连通山上和山下的索道。
      文旅带动下,悬崖村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去年,悬崖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是刚搬下山时的两倍。
      民生提质的不只是悬崖村。截至2020年,作为曾经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西部地区,50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新颜值”展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领衔“压阵”。这是因为在全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中,西部地区占其二,是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缩影。统计表明,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借助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巨变的还有基础设施。在“基建新奇迹”部分,2021年6月通车的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让不少参观者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大家感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路网越来越密、路况越来越好,进一步带动了西部地区物流更加便利、出行更加便捷。
      个体感受与宏大叙事相向而行。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20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6万多公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