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驱动发展 以发展破解难题
-
城市经济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凌 祖明远 徐浩煊 王培哲
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也是川东北工业重镇。今年,南充提出要打一场经济发展翻身仗。翻身仗如何打?南充又如何以产业驱动城市发展?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采访组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南充市副市长罗明远。
全力以赴 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记者:今年是南充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首战之年,目前这场翻身仗打得怎么样?
罗明远:近年来,虽然南充GDP排名全省第五,但与德阳的差距逐渐拉大。我们做过了解,GDP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其他一些市州用了3—5年的时间。南充GDP自2018年突破2000亿元后,目前距3000亿元的门槛只差临门一脚。
市委提出通过两年时间攻坚,确保全市经济总量稳定在全省第五位,经济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川东北经济区。针对上述目标,我们主要聚焦工业突破、项目建设、消费提振、县域崛起、改革赋能、区域协作“六个领域”集中攻坚,分解细化108项具体举措,强力推进。
这场仗已经有比较好的势头,我们的经济增速全省排位从去年的第18位、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第12位,成为全省同期提升幅度最大的市(州);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时隔5年重回两位数的增速……顺利实现开门红。
打组合拳 形成工业发展强磁场
记者:南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工业发展?
罗明远:我们以优化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为抓好工业发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南充刚性执行县(市、区)长直管工业的工作要求,将抓工业经济发展、促产业转移工作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年度述职重要内容。着力营造“以产业论英雄、以工业定奖惩”的工作氛围,为敢闯敢干的干部撑腰鼓劲。
其次是全面推行“链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市领导担任链长,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选取细分行业建立县级“链长制”。全面推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调度模式,并将“链长制”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倒逼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地落实落细。
破解难题 抓住工业发展“牛鼻子”
记者:要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展担当,南充还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罗明远:作为片区经济大市,南充仍有难题需要破解。
一是县域支撑不够强。2024年,全市仅有顺庆区、南部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实力第一方阵。我们正按照“抓强、壮干、提弱”的思路,积极做强县域产业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
二是产业支撑不够强。现代产业特别是工业仍然是南充经济发展最大短板和弱项。全市“3+2+3”现代化工业体系中,没有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集群,没有产值突破百亿的龙头企业。我们将抢抓机遇、结合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承接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通过龙头企业牵引,让产业在这里聚势成链。
三是平台支撑不够强。目前,南充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经开区和高新区。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南充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集中精力和资源壮大两个开发区主导产业,全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