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建大坝?
这场研讨会贡献四川智慧
-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5月18日,一场以“复杂地质环境大坝工程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专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这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的18个中国专场研讨会议之一,也是“四川专场”。来自四川的专家学者为复杂地质环境下大坝工程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中国方案”与四川智慧。
研讨会上,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鹏介绍了定向钻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超深定向钻探勘察,查明引大济岷工程取水洞口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洞身段断裂带地质情况,有力支撑引大济岷工程地质条件认识与选线规划。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夏勇以“复杂条件深厚覆盖层大坝基础勘察与处理关键技术”为题,结合两河口水电站等案例,向国内外嘉宾介绍了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层现象显著的西南地区,如何克服地质条件复杂等挑战建设高土石坝的创新与实践。
相关数据显示,四川共建有各类水库大坝8000余座,建成和在建的200米到300米级超高坝,就有乌东德、白鹤滩、二滩、锦屏一级、双江口、两河口等10余座,占中国超高坝总数的“半壁江山”。
“这些水库大坝均建设在高山峡谷、高原、高寒、高地震带等复杂地域中,让四川成为全球大坝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新技术的试验场。”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说,如乌东德大坝通过逐层力学分析和技术攻关进行复杂坝基处理,白鹤滩大坝通过精细爆破和围岩稳定技术保障洞室群结构安全,溪洛渡大坝首创300米级拱坝智能化体系破解“无坝不裂”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