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高“含科量”消费场景在科技城聚集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任紫鑫 绵阳观察 付江
5月11日下午,绵阳科技城新区上马片区,绵阳创翼无人机俱乐部的20名学员正在导师的带领下,了解穿越机(短时能穿越各种障碍的小型无人机)的构造和基础操作。
这是绵阳首家以穿越机为主的培训机构。“穿越机和无人机有很大区别,不少家长想让孩子认识并了解穿越机。”俱乐部负责人陈强告诉记者,俱乐部自5月1日开业以来,已吸引上百名科技迷前来体验。
近年来,绵阳以“科技+”为主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距绵阳创翼无人机俱乐部不远处,一台“绵阳造”机器人正在调制咖啡,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这位智能“咖啡师”合影。“没想到机器人调的咖啡,味道还不错!”游客周女士说。
近年来,随着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大量青年人才成为“新绵阳人”,这也给当地创新打造消费场景带来了新的考验。
硬核科技城,如何软硬兼得?绵阳市商务局局长陈崇诺给出的答案是:将青年群体、创意表达、科技元素等关键词贯穿其中。“针对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特点,我们开展工作十分注重创意表达。”陈崇诺说。
青年人和有趣相结合,为绵阳的传统街区注入了新活力。涪城区先后改造提升126文化创意产业园、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建成绵阳三线记忆馆、非遗展厅等,在保护历史建筑留住乡愁的同时,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爱的消费业态。
在绵阳园艺山多个路口,以蓝色为底色的无人驾驶公交车不时驶过。每逢早晚
交通高峰期,常有外地游客在这里和机器人交通劝导员邂逅。科技感十足的机器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还能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这里已成为上马片区创新消费的“地标”。咖啡机器人、空中外卖等新业态在这里集中,成为最受青年群体青睐的聚会选择。
一拍即碎的液氮玫瑰、火焰在手中跳跃、气体瞬间膨胀……近日,梓潼两弹城景区的航天科技馆,一场有趣的科学实验吸引了一支研学团队。研学团队成员和游客在模拟驾驶舱内手握操纵杆操作“高精尖”的模拟设备,感受科研工作的严谨与乐趣。
以“科技+”带动研学游等消费的案例,绵阳还有不少。
“我们把工厂打造成开放课堂,打造科技类研学。”在绵阳安州高新区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相关负责人李沅衡指着不久前才揭牌的“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工业科技研学基地”说。
这里是长虹自主研发智能终端的重要生产基地,当地依托丰富的智能场景,打造出智造寻访、科学实验、大国工匠等主题课程,以科技资源拓展研学消费。学生们在智能生产线上见证家电“智造”全流程,通过物理化学实验验证课堂理论,还能亲手设计智慧家电模型。李沅衡介绍,490亩园区内的数10个工厂车间单次可接纳超千名学生研学,今年计划接待超万名师生。
以科技赋能消费场景,提振作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去年绵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逼近2000亿元。今年一季度,绵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