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优”“新”“实”上下功夫
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作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和主要产业承载区,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汇聚了大批知名企业。
□佩奇 (图片由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提供)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首发Micro-LED创新产品引发关注,125套公寓“上新”助力人才扎根,一批特色“城市家具”亮相合庆里商业街区,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近日,成都高新西区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作为全省产业发展高地,成都高新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0.3亿元,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表现亮眼。在该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汇聚有京东方、迈克生物、中航无人机等大批知名企业,去年规上工业(制造业)、规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在全区的占比均超过80%。
产业兴则经济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如何更好服务企业进而发展产业?当下,西园街道正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创新机制理念、优化服务体系,打响“西园”招牌,为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从一个圈看内核
“参加今天的对接沙龙很有收获!”不久前,参加完一场集成电路产业链资源对接沙龙后,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难掩激动。当天,20多家相关企业与配套服务机构齐聚,就技术创新及潜在发展机会深入交流,探索更多新合作。
在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电子信息产业党建生态圈(以下简称西园党建生态圈)的发起和推动下,类似的活动已是常态。
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的成都高新区,立足“建圈强链”大力推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提能发展,西园党建生态圈顺势成立,下设“芯”“屏”“端”“泛电子”四大产业链党委,覆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以及京东方、富士康、西门子等龙头企业,形成“链主带动、链属协同”的党建体系,围绕“大产业”开展“大服务”,强化产业链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政企协同发力效果明显。通过举办主题沙龙、企业参访等活动打破信息壁垒,促进链上企业交流合作;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路径建议;组织实施青少年儿童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带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
细分领域动作频频。3月22日,西园街道“泛电子”链党委携手成都高新区企业培训联盟举办2025年创新系列沙龙首场活动,60余位企业高管、团队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到现场,探索管理创新路径。几天后,西园街道“屏”链党委推动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直播累计吸引近2万人次观看。“举办线上招聘会能触达更多人才,提升了招聘效率。”成都京东方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近年来,西园街道依托产教融合基地,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仅去年就超过300人;通过“党员+骨干”双培养模式,已培育孵化“成都工匠”83名、“高新工匠”306名,分别占成都高新区总数的42%、30%。
更多创新举措正在酝酿。2025年西园党建生态圈将乘势而上,聚焦企业联动聚能、人才引留育强、创新驱动赋能、治理融合增效、服务提质升级五大维度,聚力打造“圈链式”园区党建品牌,加速实现“聚点成链、聚链成片、全域跃升”的发展新格局,以组织强链为纽带,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串起企业“一条心”,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内核动力。
从一抹蓝看服务
每到寒暑假,成都汇通西电电子有限公司员工周女士都会让孩子参加西园街道开办的公益托管班,“各类特色课程孩子很喜欢,我们工作也安心。”同为产业员工的朱英在青年公寓住了12年,见证了环境的变化,“社区打造了幸福驿站、爱+厨房等空间,这里就是我的家。”
在科技产业中,蓝色通常代表科技和产业员工。近年来,西园街道针对辖区大型企业多、年轻职工聚集、“候鸟式”流动等特点,持续强化“深蓝服务”,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产业青年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创新打造“员工全时管家”平台,开展定制服务活动等,仅去年就开展“阳光计划”“天合树下”等活动40余场,惠及约28万人次。
这一抹“蓝”是西园街道“1+2+N”工作体系中的“2”,即服务企业、民生的缩影。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大、技术更新快、产业链带动作用强,区域协同和属地服务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新引擎。西园街道紧紧围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和“立园满园”行动,持续构建精细企业服务体系,助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构建新型政企关系,西园街道将辖区153个园区划分为8个片区,通过主动上门、座谈沙龙等方式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去年共走访企业746家,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132条,解决率超99%。
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打造覆盖27家企业的高精尖人才库,并实施“一对一”精准指导;积极筑强企业“培育链”,新增培育企业小升规25家、上云企业1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锻造企业中坚力量。
创新服务响应机制,实施7×24小时“红绿灯”预警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强化联动,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企业服务模式。目前,西园街道企业诉求平均办理时效已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记得,公司入驻之初,西园街道在人员招聘、政策解读等环节给予全方位帮助和精心高效的服务,运营阶段还有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措施。“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研发,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为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西园街道拟通过成立中心、搭建专班、扩充内容等方式,推动企业服务进一步精准化、精细化,以“西园服务”品牌,推动“立园满园”行动走深走实。
从一条轴看活力
一条河能承载什么?去年获批的《成都高新区(南区、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成都高新西区总体定位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形成清水河科创发展走廊。
视线聚焦到西园街道,这条河意味着产城融合。当下,西园街道正以清水河生态廊道为轴,联动合庆里、檬柏特色街区,通过完善基础配套、创新业态组合、举办特色活动等举措构建多元融合新地标。
黄色与“高新橙”碰撞出明亮色彩、造型别致的休憩座椅……今年清明假期,在合庆里商业街区,一批刚上新的特色“城市家具”形成“室外会客厅”,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作为2024年成都高新区“美丽街区”4个重点打造片区之一,合庆里已引入商户130余家,吸引近10万市民前去休闲消费。去年9月,为期两周的首届“高新·合庆里员工幸福季”在此举办,各式活动精彩上演,为这片电子信息产业热土再添活力与温情。
同步焕新的还有檬柏社区。2020年,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社区发展,西园街道将原有的檬梓和独柏两个社区合并,成立檬柏社区。一系列提档升级举措随即启动。
去年7月,经过近10个月的规划建设,西园街道檬柏小游园开园。作为成都高新西区首批“金角银边”示范项目,这个不足5000平方米的街头绿地成为家门口的运动场和全龄休闲的“FUN乐园”,绽放着蓬勃活力与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项目方案的形成过程中,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和西园街道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吸引市民深度参与,强调实际功能复合及生态合理,激活社区空间潜能,小空间激发大能量,小更新带来大变化。
运动爱好者李逸和同事常到檬柏小游园打篮球。去年10月,随着西园街道沱江河两侧风貌提升工程完工,市民们又多了骑行好去处。“有时也会沿河跑步,感觉非常舒服。”李逸说。
西园街道沱江河两侧风貌提升工程是成都高新西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典型。“城市焕新应顺应时代,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西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把民生工程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持续的幸福增量——将在“干”“优”“新”“实”4个字上狠下功夫,以产城融合为磁极,汇聚企业、人才与创新资源,驱动城市焕新与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