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企大调研45 民企有π

    像变色龙一样的显示屏 这样从实验室走上量产线


  • 辰显光电的Micro-LED显示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潇 摄

      2024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点亮成为亮点。 受访者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π生长

      你能想象显示屏变色是什么样吗?亮屏时,屏上显示着各种鲜活画面;息屏后,显示屏瞬间与背景浑然一体,或是幕墙,或是家具,抑或是艺术装置……今年3月,在厦门举行的2025国际显示技术大会上,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TFT基Micro-LED纹理屏“幻境InviLux”。该显示屏不仅像变色龙一样,还颠覆了公众对显示屏应用的传统认知。
      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拥有高亮度、长寿命、低功耗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但因为技术难度大,目前还处于商业应用初期,量产较少。2020年8月组建的辰显光电,已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实现Micro-LED技术量产、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企业。
      这家年轻的高科技企业,在新赛道上如何奔跑乃至领跑?

    累计申请专利超1100项
    微米级显示芯片做成的显示屏,显示极为清晰,也让无限拼接成为可能
      走进辰显光电办公楼,第一眼就看到巨大的展厅内,陈列着公司自产的Micro-LED显示屏。这台由8个模组组成的27英寸显示屏箱体上,呈现着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嬉戏的鱼群纤毫毕现,栩栩如生。“这是由微米级的 Micro-LED显示芯片做成的。”辰显光电总经理黄秀颀博士介绍,每个书本大小的单屏上面,均匀地分布着数十万颗芯片,每个模组间的接缝只有20微米,肉眼几乎不可见。
      高像素密度、高精度拼接,让显示极为清晰,也让无限拼接成为可能——每个单屏都是无边框的,可以任意拼接,让显示屏无限大;作为发光体的LED芯片非常精细,因此也可以把显示屏做得足够小。
      显示技术诞生以来,首次实现从巨显到微显全覆盖。这意味着Micro-LED的应用极其广泛,既能做户外显示屏,也能做家用电视,还能做可穿戴装备,比如手表。但让它从理论变成现实,还有诸多技术难题待攻克。
      韩国三星、日本夏普、中国维信诺等屏显龙头企业率先开始探索。2017年,时任维信诺副总裁的清华大学博士黄秀颀带队,成立Micro-LED项目组,致力于让Micro-LED走出实验室。2020年,项目组落地成都,开始组建辰显光电,自主研发的Micro-LED走上产业化应用之路。
      相较于传统的LCD(液晶显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Micro-LED不仅可以自发光,而且发光体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阵列更小更密,像素点距离可达到微米级。Micro-LED产业化应用,需要突破的一大核心技术,就是要将这些发光体整体转移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模组再安装。这是一项被称作“巨量转移”的精密组装技术,其难点在于,不仅要将几百万颗微米级的芯片同时转移,而且还要保持不乱。
      2021年底,辰显光电点亮了国内首款高端TV用12.7英寸Micro-LED拼接显示模组,在全球首次采用25微米LED芯片,应用自主开发的巨量转移技术,转移良率达99.9%。现在转移良率已提升至99.995%。
      在黄秀颀看来,只有成为行业“领头羊”,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占据显示产业的未来。展厅一隅,已取得的专利证书挂满了整面墙,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1100项,涉及巨量转移、无缝拼接、驱动架构等核心技术。黄秀颀表示,我们要做全球Micro-LED技术领跑者。

    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量产
    在产业化和商用道路上一路开挂,创下“8个月点亮产线”的行业纪录
      源自维信诺的基因,让辰显光电自诞生起,就成为屏显领域的“绩优生”。天生就有赛道优势,是否就可以不用拼抢市场,“等风来”即可?“不能等,要快!”黄秀颀说。
      纵观显示技术发展史,每种主流技术从诞生到广泛应用,差不多都在25年至30年时间。以此类推,2025年至2030年是Micro-LED产业化、商用的关键期。这也意味着,谁能抢先一步实现产业化,谁就能抢先占领市场。
      Micro-LED技术诞生于2000年,项目组以2030年大规模应用为节点,往前倒推至2020年,确定了10年间的产业化目标和关键路径。2020年,在OLED风头正劲之时,黄秀颀带领团队,落地成都组建辰显光电,钻研Micro-LED的产业化,就是为了抢占风口。
      “技术研究是0到1,产业化则是1到N的指数级跨越。”黄秀颀直言,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有多种可能,要找到正确答案,只有不断尝试。辰显光电组建后,立刻开始建设Micro-LED中试产线,源源不断“喂”入技术,试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推动量产。辰显光电定下的目标是:2025年底实现量产。
      这条中试产线的建设,创下了“8个月点亮产线”的行业纪录:2020年8月公司成立,同年10月完成洁净车间改造,2021年5月实现首次点亮。“刚接手的厂房,野草遍地,连卫生间都不能用。”回忆当初的“披荆斩棘”,黄秀颀极为感慨。
      2021年9月,正值研发关键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全员封闭攻关,睡车间、啃面包,硬生生抢回工期。3个月后,中国大陆首款高端TV用Micro-LED拼接显示模组被点亮。
      此后,辰显光电一路开挂,陆续点亮14.5英寸、29英寸、58英寸中国大陆首款P0.5四面无边框Micro-LED拼接屏,全球首款102英寸P0.5TFT基Micro-LED拼接屏、全球首次实现玻璃基P0.5前维护功能……拼接屏幕越来越大,显示质量越来越好,多项指标也从“国内首个”逐渐成为“全球首个”。
      2024年底,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被辰显光电点亮,Micro-LED量产成为现实!这个时间节点,较计划目标提前了整整一年。
      “我们预计,Micro-LED的市场规模在2027年就将爆发。”黄秀颀说,量产线昼夜不停,今年已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135英寸P0.7TFT基Micro-LED商用显示屏,辰显光电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引领Micro-LED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未来将不断推动更多尖端显示产品的产业化落地。

    π
    破圈者得未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一家企业的气质,往往和其领导者相似。辰显光电就像一位“学霸”,天赋高,还特别努力。公司创始人黄秀颀也是如此。
      这位14岁就考上清华大学的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并在而立之年以首席专家身份主持国家相关科研专项。
      敢于创新,是黄秀颀特有的气质。在LED盛行的时候,他瞄准“下一个技术”,主导完成国内首条OLED量产线建设。当OLED马上爆发之际,他又带着团队入川,将“代表未来”的Micro-LED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
      推动产业化,单打独斗赢不了未来。辰显光电倡议成立Micro-LED战略联盟,黄秀颀带领团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兄弟们一起,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创新不易,但在黄秀颀看来,最难的还是创业。从科研创新的舒适区,迈向极富挑战的自主创业,在他看来好比“在满是玻璃碴子的地上滚”。虽然煎熬,但是看到科幻电影里的透明屏在自己手中点亮,又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真正的科技突破往往始于企业家对未来的笃定。正如黄秀颀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技术,而是在创造未来。”当Micro-LED点亮透明幕墙、嵌入智能汽车、融入元宇宙场景时,人类将重新定义“看见”的边界——而这,正是技术、企业家与产业共振的价值所在。
      20多年前,中国还处于“缺芯少屏”的时代。如今,随着黄秀颀们的一次次破圈,中国正在迈向“强芯亮屏”的时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