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入选中西部唯一国家示范项目
不烧煤、没厂房 却有超25万千瓦“发电”能力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文露敏
近日,西部首座虚拟电厂——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成为中西部唯一入选的虚拟电厂示范项目。
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是干什么的?它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厂,不烧煤、没厂房,却拥有超过2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的承建方和运营方。该公司副总经理邓霄博向记者展示了一整面大屏,它实时监测着成都高新区的用电情况——颜色越深,说明这个区域电力负荷越大;区域内的负荷类、电源类可调节资源等信息也一目了然。
“虚拟电厂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以说这面大屏,就是虚拟电厂可以被肉眼看到的实时画面。”邓霄博说,目前,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拥有100台储能柜,结合虚拟电厂软件平台,接入区域内各种负荷及电源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容量配置与调控,实现源网荷储的集中聚合管理,预计聚合容量超25万千瓦。
虚拟电厂怎么运转?2023年7月,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系统上线试运行。根据区域特点,其调动的主要是工商业企业的可调节资源。它“发”的“电”,来源于园区及企业布局的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带来的“加法”,比如,IC设计产业园的屋顶光伏、分布式储能等电源侧资源;还有来源于工厂等单位适当降低可调节负荷带来的“减法”,如空调、照明、自有充电桩等负荷侧资源。
电网需要的时候,它可以灵活调用街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资源,引导车辆有序充电,释放电力负荷资源;而通过经济补偿吸引车主,也可以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充电宝”,为电网反向供电。在虚拟电厂的调控下,一“减”一“加”,电力供需平衡得以有效调节。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的响应能力最大峰值达到4.65万千瓦,相当于两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能力,已成为成都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下属可调节能力最大的子虚拟电厂之一,为成都高新区兼顾电网安全、民生用电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