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顾婧 张福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要求。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此次座谈会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也为民营企业家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开拓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发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到企业家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等方面。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企业家精神意义重大,将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大国间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不断积聚,经济金融秩序不稳定,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加强。同时,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动能转换关键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并存。从经济增长动力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适应;从经济增长模式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新模式;从发展路径看,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主要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尤其需要具备敢为人先与责任担当的企业家精神,需要涌现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在大国竞争之下站稳脚跟。
企业家精神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革命迭代升级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企业家精神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基因,对于孕育新质生产力有着关键推动作用。熊彼特曾将企业家定义为“创造性破坏”的实践者,这种突破常规、重构价值的特质,恰是推动生产力跃迁的内在驱动。企业家精神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推动颠覆式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家通过构建“创造性破坏”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使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的生产力工具。如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DeepSeek R1系列模型,正是在AI大模型训练及底层架构设计上进行的颠覆性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家的创新发展之力。其次,企业家精神通过责任担当重构产业价值体系,将环境责任、社会效益纳入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设计,驱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再者,企业家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的跨界重组与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政府与社会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壮大离不开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需通过制度性安排为企业家精神提供法治化、市场化保障。在政府层面,通过政策工具为企业家精神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4年末,各级政府成立1627只政府投资基金,自身规模达3.35万亿元,以“耐心资本”形式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有效破解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这种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机制,既为新兴产业提供了风险共担的支撑平台,又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家深耕技术创新领域。在社会层面,民众认同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生长的沃土。国货消费浪潮的兴起——从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到华为登顶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榜首,折射出社会公众对民族企业的价值认可。这种用消费投票的行为,不仅为企业创新提供市场反哺,更形成激励企业家担当作为的正向循环。当社会舆论场域建立起“尊重企业家、包容创新试错”的氛围,企业家精神才能突破短期功利束缚,向长期价值创造跃升。从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到社会资源的协同发力,既通过政策工具降低企业家创新成本,又借助社会认同提升企业家精神价值,最终实现经济活力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唯有政府与社会同频共振,才能让企业家精神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家精神萌发和壮大需要基础保障。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并且,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覆盖了各个领域,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成就为企业家精神萌发和壮大提供了物质与市场基础。截至2024年,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30%;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不断增长的发明专利数量为企业家精神的萌发提供强劲保障。
发扬好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弘扬企业家精神,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定力,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