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要闻
探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接待、主持、表演……人形机器人扎堆“上岗”
-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与会嘉宾和记者在观看一款名为“Adam”的人形机器人表演太极拳。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接待机器人“妮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郝飞发自北京
3月27日开幕当天,记者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探馆。
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多个主题展区,多项科技成果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与会者关注。
新材料
能抗120摄氏度的“布”,让可穿戴产品变得更轻
隔着一块“布”,你敢把手放在120摄氏度的铁板上摸一下吗?
现场,只见工作人员将清水滴在一块加热的铁板上,接触瞬间水滴变成水蒸气。紧接着,这位工作人员又拿出一块厚度仅0.7毫米的“白布”放在铁板上,并让参观者触摸。
“真的不烫,太神奇了!”见前一位挑战者安然无恙,记者也壮着胆子体验了一番,手接触到白布时,有一种触摸暖手宝的感觉,温热但不烫手。
“这就是我们研发生产的叠加态新材料,去年底实现了量产,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服饰、医疗器械、建筑等20多个领域,今天是首次亮相。”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钟飞鹏介绍,叠加态新材料属于一种纳米闭新材料,具有较强的隔热性,研究团队攻克了传统纳米闭新材料“易碎”的缺陷,让这种叠加态新材料兼备透湿、速干和抗菌功能。特别是应用在可穿戴产品时,在同等保温性能材料里,重量可减轻一半以上。目前,该企业生产规模达到日均3万米,但仍供不应求。
新场景
接待、主持、表演、应急救援……近百台人形机器人扎堆“上岗”
在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展示中心、新闻中心、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等场所,各式各样的人形机器人竞相展示——
主会场大门口,两台接待机器人“妮娅”引人注目。据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魏宇飞介绍,“妮娅”的智能得益于生物材料研究、人体解剖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绪识别算法、人脸识别技术及人机交互设计的深度融合。通过训练,“妮娅”能够敏锐观察用户行为、精准分析需求、快速学习新任务并作出决策。
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灵宝CASBOT,也带来了此前就已火热出圈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期三”。这款机器人身高1米79、体重60公斤、52个自由度、算力达到550TOPS,具备稳定的全身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可快速学习、可泛化的长时序灵巧操作能力,还能用流利的中英文与人进行互动。“这一代产品,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应急救援、商业服务等多种场景。”中科慧灵公司公共关系负责人李响说。
据介绍,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有15家企业近百台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活跃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多个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