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成都
“蒲江雀舌”成为全国首款碳中和雀舌茶叶
产品刚发布一周 就接了上千斤订单
-
全 国 首 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拇指和食指轻轻用力向上一提,成都市蒲江县茶农任小蓉便从茶树上采下单芽,放入腰间的竹篓里:“经过加工后,这就是一片雀舌。”
雀舌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蒲江雀舌”则是蒲江县特产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日前,“蒲江雀舌”又添一张新名片——由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标签,成为全国首款碳中和雀舌茶叶。
什么是碳中和雀舌茶叶?“蒲江雀舌”又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产品生产中 多措并举减少碳排放
碳中和茶叶是指通过减少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通过碳补偿机制实现整体碳排放为零的茶叶产品。
蒲江县成佳镇万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锐锋介绍,获得碳中和标签的“蒲江雀舌”由蒲江县永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万民村集体企业)申领,预计今年产量达3000—5000斤。
“蒲江雀舌”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首先要进行碳足迹核算。”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熊军介绍,经过相关机构核算,该款茶叶(净含量248克)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生产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82千克。
“这个碳足迹数值是经过前期一系列减排措施得出的。”成都蒲江三零六零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张建平举例说,在原材料获取阶段,茶园实施蒲江全域推广的“两个替代”工程,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而在加工环节,“蒲江雀舌”加工企业——成都市良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永良介绍:“要求人工杀青、整形、抛光、提香,不能用机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
减排后完成碳足迹核算只是第一步。“对于现有条件下无法减少的碳排放量,村集体企业通过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以碳交易的方式完成碳抵消,最终实现‘蒲江雀舌’的碳中和。”王锐锋说。
受到市场欢迎 预计可增收约400万元
在良峰茶业公司,记者看到了这款雀舌茶叶的成品,“碳中和茶叶”五个字清晰地印在包装上。“工人忙不过来,我也来搭把手。”一旁的唐永良正抄起一把经摊晾后的“半鲜叶”,沿着电炒锅斜面进行整形。
“产品才发布一周,接到的咨询电话已超过500个。”王锐锋介绍,目前已接到上千斤订单,预计这款产品今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00万元。
电话咨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优势和价格。“一系列减排举措的实施,让碳中和雀舌茶叶具有绿色、有机、无农残的特点,很受顾客欢迎。”王锐锋说,经过估算,碳中和雀舌茶叶的市场价格提高了约40%。
在成都蒲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蔷看来,此前,蒲江爱媛橙、耙耙柑、猕猴桃已先后成为“碳标签”农产品,“蒲江雀舌”取得碳中和标签后,将有力助推蒲江县农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