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回应Z世代求职困惑——
创业者更应该“少要入川”
-
Z世代问两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职”面未来,Z世代有哪些困惑,有什么问题想问代表和委员?全国两会期间,记者走上街头采访。
“我未来想从事网络主播相关职业,这些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权益保障能否跟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年轻人普遍很关心当前的就业形势、创业政策支持、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董伟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感到就业压力大,其中有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不适配等多方面原因。“毕业后想拥有一份收入可观、体面的工作,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也要辩证来看。”董伟认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年轻人需要适当转变思想观念,“最重要的是‘先就业’。工资会随着你的工作经历增长逐步提升,但如果不迈出‘先就业’这一步,就可能始终处于失业状态。”
他还向大学生支招——“在学校就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再根据规划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相关技能,同时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一些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这样未来就业会更容易。”
从DeepSeek到宇树科技,无一不是青年创业典范。谈到创业,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认为,创业者更应该“少要入川”。
“四川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成都便利的生活条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例如,在成都创业,创意可以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企业也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快速成长。”钟波建议,年轻人创业,要保持初心,还要坚守热爱,“当你觉得一件事很有意义、必须要去做的时候,困难和失败就没那么重要了。”
当前,网络主播、版权经纪人等新业态就业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但劳动关系认定模糊等问题随之而来,不少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制定针对性政策,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营商环境也是人才环境的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信永中和集团总裁宋朝学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便利性,特别是在就医、就学、养老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出台更多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例如购房支持、奖励措施等,让青年人才的生活更加舒适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