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了自来水后,农户用水可舒畅?

    进一步提升农村自来水质量

  •     

    ▎你点题我代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监测帮扶效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在“你点题我代言——问政四川网友@代表委员”活动中,不少网友关注到了“农村用水”话题。
      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其中一件就是:持续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支持第四批“乡村水务建设县”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0处,提高40余万人的饮用水质量;新建和改造500余座提灌站,新增和恢复农业生产用水面积20万亩。
      围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天集团董事长费功全。

    关于如何“用得好”,建议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四川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2022年就超过80%。根据水利厅印发的《四川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一数字将在2027年达到93%。全省农村供水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转变。
      2021年,水利厅遴选确定全省首批乡村水务试点县。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建数百处集中供水工程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让1000多万群众的饮水条件大幅改善。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饮水提出了更高标准、出现了多元需求。”李君说。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大幅提升,但供水不稳定、水价偏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对此,代表委员有何建议?
      费功全认为,目前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案,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他表示,乡镇供水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且用水点位相对点多、面广、小而散,导致管理成本、水损、电耗都比较高。“我们可以结合当下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新型节能加压设施、分布式供水等方式,赋能乡镇供水。”

    关于生产生活用水,建议省市县联合调度
      同时,费功全还建议探索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合理的乡镇供水收费机制,增强乡镇供水全系统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用水满意度。
      李君认为,优质管网的大规模普及,将进一步提升农村自来水的质量让村民“越用越想用”。“这是一个良性互动。”
      “农村和城市不同,除了生活用水,还有生产用水,这个领域更值得关注。”陶勋花举例,她所在的村就存在渡槽高度不足、涵管较窄等状况。陶勋花建议,将这类问题纳入专题讨论,申请一些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用水统筹方面,建议省市县建立联合调度机制,制定旱季水量分配预案,进一步确保下游灌溉用水稳定。
      根据《规划》,四川将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全方位提升农村供水保障和服务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