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要闻
其他地方的番茄基地还在育苗移栽,而全省番茄种植第一大县米易的番茄已迎来上市高峰
有“法宝” 这里的番茄上市早卖得好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分拣、打包、称重、装箱……3月1日上午,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的晶美生态家庭农场货场内,一片热闹的景象。当前,其他地方的番茄基地正忙于育苗移栽,而在全省番茄种植第一大县米易,番茄已迎来上市高峰。
“每天平均发货量在八九十吨。”谈到番茄销量火爆的原因,晶美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小琼说,因为自己有两件“法宝”:番茄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米易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
“与其等着引种别人的新品种,不如自己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晶美生态家庭农场货场内,记者看到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在这条线的左右两侧分别停着一辆货车。左边的分拣员将番茄装到网筐里,准备发往商超、农贸市场等;右边的分拣员则把番茄装到快递箱里,将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
农场是如何做到同时满足不同渠道和不同市场需求的?秘诀是不断推出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刘小琼介绍,农场每三四年便会对番茄主导品种进行一次更新换代。“与其等着引种别人的新品种,不如自己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抱着这个想法,刘小琼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了高产示范园,合作内容包括番茄新品种选育、比较试验,以及番茄优化施肥、精量播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目前农场的番茄品种多达13个,其中‘天玉618’粉果占据主导。”刘小琼说,新的番茄品种不仅挂果率大幅提升,其抗病性也显著增强。“丰富的番茄种类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传统的大粉果和大红果,因其个大、价廉适合在农贸市场销售,而千禧果和樱桃番茄虽然价格稍高,但在电商平台有不错的销量。”刘小琼表示,得益于此,农场的规模已从十多年前的8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亩。
“我们在米易地区引进示范的番茄品种已有100余种。”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特色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杨亮是高产示范园的对口联系专家,他告诉记者,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已在米易引进、选育并试验示范多个番茄优质品种,包括“还原儿时味道”的口感番茄系列组合,以及防裂果的“川黄樱1号”等,通过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手段进行创制,大幅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育种效率。
这些新品种的选育,不止能造福米易当地种植户。杨亮告诉记者,近期发现刘小琼家试种的编号C155、C199两个新品种,适合在比米易气温更低、雨水更多的地区种植。“将考虑推广到成都地区。”
“过去种菜是和土地打交道,现在还要跟科技和数据打交道”
种出优质番茄后,什么时候卖?卖到哪里去?“难以捉摸”的市场行情,一直是刘小琼等农户感到头疼的问题。米易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出现,则能帮助农户分析市场规律、理清销售思路。
2022年,米易被纳入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在数据集成上进一步优化,探索形成了米易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广元市蜀门市场7元/公斤,乐山市市中区农贸市场4元/公斤……刘小琼打开手机小程序,向记者展示着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番茄实时销售价格。“系统还能查询分析近期番茄价格、销量的走势,这些都为我们番茄销售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刘小琼说。
米易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可以查询市场价格行情外,该系统还具有农情发布、农技知识库、社会化服务、数据直报等服务功能。“在一些现代农业园区中,我们还能对苗情、墒情、虫情、病情和田间气象情况进行监测,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变‘凭经验种菜’为‘凭大数据种菜’。”
“过去种菜是和土地打交道,现在还要跟科技和数据打交道。”刘小琼感慨,但她甘之如饴,原因很简单——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了。刘小琼说,目前农场年产值已超400万元。
2025年,米易早春番茄种植面积预计超过5万亩,产量突破40万吨,产值超过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