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生活波澜 把握时代脉搏
——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五大奖项授奖词
-
编者按
1月18日,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颁奖典礼举行,颁发了小说奖、非虚构奖、散文奖、诗歌奖、“西岭雪”文艺评论奖五大类奖项。相比以往,本届川观文学奖有哪些新的特点?媒体视角的文学观是怎样表达的?川观新闻文化频道和四川日报《天府周末·川观书评》月刊特刊发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评委会对获奖作家和作品的授奖词,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小说奖授奖词
钟求是《宇宙里的昆城》(中篇小说)
当科学与文学发生对撞,就产生了《宇宙里的昆城》。作为作家的钟求是,首先用相当专业的物理学知识,震惊四座。小说塑造了主人公张午界这一面向未来的全新人物形象,而钟求是的写作方式也是未来的。他将科幻文学的创作元素和观念融入其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奇故事,构建出一个新奇刺激的小说世界。在对传统文学发出挑战的同时,更为闯出新路径。有鉴于此,授予钟求是《宇宙里的昆城》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张者《芳邻》(中篇小说)
一个别墅区,二三四“芳邻”。张者用其幽默的笔调,从养鸡养狗的争论中,发掘出城市与乡村、知识阶层与市民大众、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与戏剧性。那些生动可感的现实性与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张者就像一个双手插兜的旁观者,凑着热闹,笑而不语,却把人性人情的复杂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落笔处,看似散漫,却有忽然洞开的拍案叫绝。有鉴于此,授予张者《芳邻》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宋尾《弹弓》(短篇小说)
平庸的生活、纠结的情感、压抑的过往……不断反复,难以释怀。宋尾用看似琐碎实则缜密的笔调,带来对现代人、家庭、情感的反思,读来不寒而栗却又无可奈何。作为一位曾栖身于媒体的写作者,宋尾一直以独特的视角保持着对现实之外另一个世界的凝视,并保持着他独有的清醒与思考。他试图劝解所有人,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有时候,难得糊涂,或许是人生最好的走向。有鉴于此,授予宋尾《弹弓》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黄咏梅《昙花现》(短篇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昙花,是林姨妈种下的药材,也是她用五个手指表演出的姿态,更是她一次次回望的青春。黄咏梅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时间、爱情与人生的画卷。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对人性深处情感的细腻挖掘,让人在短暂的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温暖。有鉴于此,授予黄咏梅《昙花现》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宥予《塞里史龙洞》(中篇小说)
从标题到内容,《塞里史龙洞》都彰显出90后的个性。故事讲述了一对父女之间的对抗,整部小说的外在文本是女儿常青的内心世界,内在文本则是父亲常川所写的塞里史龙洞的故事。双重文本的结构,让小说充满隐喻,宥予大胆地做了一次书写的探索与实验,这个过程中,他笃定、坚决甚至激烈,爆发出一种能击穿巨石的力量。毋庸置疑,宥予有着过人的天赋、潜能和能力,闪耀着令人惊艳的才华。有鉴于此,授予宥予《塞里史龙洞》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非虚构奖授奖词
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
这是一部以打工和写作完成的底层生活实录与个人心灵史。尝尽生活艰辛的胡安焉用笔记录打工生活细节,书写繁华背面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真实生活。他的写作直面内心,没有面临艰难时的局促与不安,更没有怨天尤人,在每日劳作之后,他的文字仿佛是对日常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反刍,闪烁出真诚、坚韧所特有的光芒。跟随这些文字,我们读懂了中国社会更多的面向。有鉴于此,授予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
徐剑《西藏妈妈》
数十次赴藏,从民族共同体的宏大叙事深入到个体命运的真切书写,徐剑坚实的脚力和扎实的采访立体呈现西藏“孤有所养,少有所依”的动人画卷。西藏福利院的“爱心妈妈”们照顾孤儿、传递大爱的动人故事又为文学史涂上一抹亮色。浸润着情感的笔尖下,流淌着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真实地反映出西藏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鉴于此,授予徐剑《西藏妈妈》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
黄灯《漫长的家访》
黄灯以极富责任感和内省精神的知识分子立场,持续对“二本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关注和思索。在长达五年的家访过程中,她更真切地看到了学生背后的普通家庭,看到了中国的教育现状,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丰富肌理。这种贴近大地、回到起点的走访,让黄灯在生活细密的皱褶处,从另一个视角获得了讲台之外的更多观察,让非虚构的力量得到不着痕迹的张扬。有鉴于此,授予黄灯《漫长的家访》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
唐荣尧《黄河的礼物》
唐荣尧以作家和记者的双重身份,对黄河流域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田野调查。他的身影在草场、山岳、湿地、高原、峡谷间穿行,一幅如诗如画、波澜壮阔、生动感人的黄河文明画卷在他磅礴而大气的叙述中缓缓展开,将地貌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行政地理学等融为一体,书写属于黄河的时光之书。《黄河的礼物》不仅是献给黄河的礼物,更是献给汉语和文学的礼物。有鉴于此,授予唐荣尧《黄河的礼物》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
马小起《独留明月照江南》
没有华词丽藻,只是在家长里短的娓娓叙说中,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正直、慈爱、淡然、天真的形象就鲜活地留在了读者心里。作为文学新人,真挚的情感连通了马小起与读者的心,获得强大的破圈效应,读者用点击支持着最朴素真诚的叙事表达,这恰恰是当下文学创作所稀缺的。有鉴于此,授予马小起《独留明月照江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
散文奖授奖词
胡弦《岷江杂忆》
胡弦用一条岷江,多维度地串联起与之有关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山水、人间、历史汇聚在诗一般的文字之中,给予人们观察生活的另一重视角。文章描写细腻,富于哲理;联想丰富,形散神聚;以诗入文,独具特色。岷江,在此刻如同一方流动的舞台,各色人物、景物、事物都在这方舞台上随水流淌,摇曳生辉,散发出别具一格的人文韵致。有鉴于此,授予胡弦《岷江杂忆》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
龚学敏《率领春天满天地飞》
以江为经、以酒为纬,致敬自然,致敬春天,致敬生活。龚学敏在不着痕迹写景状物的同时,用巧妙的文笔和独特的切入点,连接民间日常、宏阔背景和关于生活的哲学与精神,散发出神性和灵性的光辉。作者把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应用在散文写作中,虚实结合,张力凸显,以略带醉意的跳脱,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别有一番意味。有鉴于此,授予龚学敏《率领春天满天地飞》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
章夫《拦马墙的历史回音》
人与树的灵魂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厚重的生命哲思。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打卡”,而是让文字随着行走的脚步层层深入,写树读物、思越千载,渐次铺排出环环相扣的严密结构。章夫的文章,语言隽永,意境庄严,小处着笔,大处着眼,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在同类作品中特质突显。有鉴于此,授予章夫《拦马墙的历史回音》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
王剑冰《远古的回响》
如何让文化散文摆脱凌空蹈虚,进而贴近生活、贴近当下、贴近读者?王剑冰给出了杰出的示范。他巧妙地从中国音乐史的源点“贾湖骨笛”入手,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切入历史时空,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体验,以独特的视角写出意味无穷的历史感。用慧眼凝视贾湖,才可以发现其深厚的价值;用聪耳倾听贾湖,才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响。有鉴于此,授予王剑冰《远古的回响》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
包倬《姜之州》
着眼一座鲜为外界所知的小镇,通过对其历史文化的纵向展开与横向勾勒,包倬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速写,还写出了对“中心”与“边缘”关系的思考,写出了乡土历史、地方文化的骄傲与尊严,也写出了岁月的变迁和自我的成长,“物”与“我”高度统一。文章兼具历史感、人文感、力量感,叙述以小见大,情调怡人。有鉴于此,授予包倬《姜之州》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
诗歌奖授奖词
陈先发《旧宇新寰》(组诗)
陈先发的诗歌,语言朴实而不生涩,意境优美而不繁杂,一种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蕴含其中。他的作品,从诗人瞬息的经历见闻出发,拓宽感受的边界和维度,直抵关于历史与生命的玄奥之处。这种幽微、隐忍、节制的个人体验,透过婉约清丽、曲径通幽、注重留白与余韵的诗歌语言,形成古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有鉴于此,授予陈先发《旧宇新寰》(组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
娜夜《水和树》(组诗)
娜夜的写作从来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表达内容为何,都拒绝因此而降低艺术水准。她用饱含深沉的爱和洋溢诗意的美,从一个个具体的人和细节入手,歌唱现实、颂扬生活、彰显自然。其作品注重内在的音乐性,寻求独属于自身的韵律和语言表达,诗情清澈,文字简洁,风格独特,在女性诗歌中堪称典范。有鉴于此,授予娜夜《水和树》(组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
马嘶《秋兴图》(组诗)
马嘶的作品用多重意象的集合,营造一种浓重幽深、层次丰富的情绪,并释放出文脉悠长的哲思。他超越了单纯的人的视角,回到我们根植的自然万物中,以他者的眼光体悟和表述世界。诗人尤其注重对词语的锤炼,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独特的“诗味”,在生命的观照中带给读者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有鉴于此,授予马嘶《秋兴图》(组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
陈巨飞《短歌行》(组诗)
陈巨飞将曹操的《短歌行》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诗阐诗,旧瓶新酒,构思精巧,意境舒缓悠远,给人以深刻启迪。这组诗,既有历史传说的纵横捭阖,又有当下生活的细致入微,将日常经验和历史积淀并置在一起,用锋利的语言将时间与空间、抽象与具象精心重组,抒情里有沉思,呈现出一种异质之美。有鉴于此,授予陈巨飞《短歌行》(组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
李永才《大美天府行》(组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李永才的写作可谓这一著名文艺理论的当代回响。他的诗歌,将历史的厚重、现实的丰满、未来的憧憬并行呈现,读罢令人神畅。作品尤其聚焦于时代风貌与当下生活,以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的写作风格,传递稳重扎实、功力深邃的现实厚度,力图在现实主义传统中开辟新路。有鉴于此,授予李永才《大美天府行》(组诗)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授奖词
何平《关于当下AI写作的技术问题》秉承对传统文学的敬畏之心,何平直面人工智能ChatGPT的强势介入,做出了自己创新的、辩证的,且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既敏锐捕捉到科技浪潮对文学领域的冲击与影响,也切实有力地信任汉语文学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走向。论证贯道通透,深入浅出,为当代文学批评的探索拓展了新的向度。有鉴于此,授予何平《关于当下AI写作的技术问题》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刘小波《现时已可观,未来亦可期——2022年成都小说年度报告》
刘小波兴发感奋,以俯瞰全局的宏阔视野,对成都小说的发展现状发起总结归纳。通过综合考辨与个案分析,掰开揉碎,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评析彰显浑厚之力,行文间,尽显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艺术表达能力,既有益于阅读鉴赏,又有助于创作实践,完美体现出一位青年学者精进的治学能力。有鉴于此,授予刘小波《现时已可观,未来亦可期——2022年成都小说年度报告》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伍立杨《东风吹着便成春——观陈志才画作感言》
伍立杨以其独特的美学趣味,探入陈志才的画作之中。从“眼前画”入手,看到表现物象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到“当下画”叙述展开,观照艺术存在于时空中的意义与价值,看到别样的深邃景致。此时此刻,画家与评论者,一起通过画作,发出人文关怀的共鸣。有鉴于此,授予伍立杨《东风吹着便成春——观陈志才画作感言》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侯军《孙犁的时评——重读孙犁系列随笔》
重读,是一次重蹈。侯军在“作家孙犁”的主干道旁边,又探寻出一条“报人孙犁”的辅路,开启了他长达30多年的艰难跋涉。从杂糅着各种文体的选本和文集中,侯军披沙沥金地寻觅带有时评特性的文字,发掘和探究孙犁纵论时政、指点江山的另一面。全景关照,孜孜以求。作家孙犁与报人孙犁,得以完整呈现。有鉴于此,授予侯军《孙犁的时评——重读孙犁系列随笔》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寸言《不完美的美——品舞剧〈红楼梦〉》不完美,才是美。一票难求的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寸言看到了令人震撼的美,也品出了其中的不完美。她独立思考,将十二章目的剧情、音乐、舞蹈仔细玩味,发出直率的、有锋芒的声音,其观点基于艺术规律、饱含真知灼见,行文有才气的张扬,有思想的探险、有激情的奔涌、有哲理的沉思,于众声鼎沸外,保持着补苴罅漏的冷静与清醒。有鉴于此,授予寸言《不完美的美——品舞剧〈红楼梦〉》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本文撰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黄勇 裴蕾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