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而后立,重写神话新篇
——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
编|者|按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月20日下午1点16分,总票房破124亿元;此前2月18日,即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这部“四川造”动画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继2月14日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推出该片的专版评论后,今天,“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再次专版刊发相关专家学者的评论,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王萍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令人叹为观止,更以“破”与“立”为脉络,在情节故事、精神内核和叙事方式上大胆尝试与创新,重新诠释经典神话,让古老传说在时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打破现实桎梏,重塑肉身
《哪吒2》在情节故事上展现的是哪吒打破现实桎梏、重塑肉身的过程。影片开篇回忆了前作的主要内容,以太乙真人设法为哪吒与敖丙重塑肉身为引,揭开《哪吒2》的序幕。片中,七色宝莲、玉液琼浆、天元鼎、穿心咒等一系列设定,串联起肉身重塑的情节链。
《哪吒2》设计了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道具——天元鼎。天元鼎是阐教仙人的重要法宝,可以炼化万物,无论是人、魔、妖,都可能被炼化成帮助阐教门人提升修行的仙丹。作为元始天尊大弟子的无量仙翁,将天元鼎作为其巩固权力的工具,并利用这一工具压榨、控制不同的生命体,维持阐教的统治。
哪吒和敖丙被投入天元鼎后,受到三昧真火淬炼。哪吒要突破天元鼎,就必须破除无量仙翁施加在他身上的穿心咒。而冲破穿心咒,就意味着肉身会被切割成无数碎片。这一情节设定,无疑契合了传统哪吒故事中“剔骨割肉”的悲壮意象,又超越了原有情节中还身体发肤于父母的浅层逻辑。
可以说,《哪吒2》中的“剔骨割肉”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肉身碎化,而是让哪吒在粉身碎骨的过程中得到新淬炼,使肉身凝结得更坚实,深化重塑肉身的意义。随着哪吒的一声怒喝“给我破”,哪吒、敖丙携海底妖兽冲破天元鼎,也冲破了影片中加诸被压迫者身上的强权桎梏。
重塑肉身作为《哪吒2》的故事核心,其间蕴含着旧事物的“破”与新事物的“立”。天元鼎、穿心咒都是对影片中角色的束缚与桎梏,象征着强权和旧有体系。只有挣脱束缚与桎梏,新的力量才得以诞生。
打破世俗成见,重建信念
《哪吒2》的精神内核是对传统世俗观念的深刻反思与挑战,是个体价值信念的重建。早在前作中,哪吒身上就承载着破除成见的寓意。哪吒作为魔丸降生,他所处的世界充满对魔童的偏见与歧视,陈塘关的百姓对哪吒有着天然的厌恶与畏惧。哪吒受世俗观念影响,产生自暴自弃的举止言行。哪吒与敖丙携手对抗天劫,拯救陈塘关百姓,这一举动破除的不仅是世俗百姓心目中的偏见,也是他们破除自己内心成见的重要体现,象征着自我的成长与蜕变。
《哪吒2》的精神内核,在前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提升。前作是打破对“魔”的既定看法,而续作是在破“魔”、破“妖”的基础上进一步破“神”,打破对神仙的价值信念。
影片借助哪吒故事的讲述,构建了一个被神仙规训的世界。无论是凡人还是妖魔,其行动背后都烙印着神仙所规训的世俗价值体系与观念。影片的精神内核,就是打破这个被规训的世界,重建价值信念。
当豹子精家族被围剿,当陈塘关化为焦土,当海底龙宫被装入炼炉,以无量仙翁为代表的神仙们揭开虚伪的面纱,哪吒们成仙的执念瞬间崩解。打破天元鼎,与无量仙翁的大战,不仅意味着打破旧的秩序,也意味着哪吒们对成仙执念的摒弃。哪吒与敖丙打破世俗规训,实现自我蜕变。魔丸与灵珠,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能够掌控自己的力量,也认清了自我,坚定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影片通过哪吒的故事,展现了在世俗偏见与命运桎梏下,个体如何坚守本心、重建信念的心路历程。
打破固有印象,重构传奇
大多数观众对哪吒闹海故事的印象,来自1979年的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哪吒2》在经典传说的基础上,打破人们对哪吒故事的固有印象,将哪吒与敖丙的降生设计为混元珠中魔气与灵气的托生。承载魔丸与灵珠使命的哪吒与敖丙,并没有像世人一贯秉持的正邪逻辑那样势不两立,反而成为一对好友。
在《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共用肉身的情节,进一步深化了魔丸与灵珠一体两面的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更改了传统故事的主线设定,将矛盾冲突集中在人物与命运的抗争方面,集中在人物的自我成长方面,增添了叙事的复杂性。
在人物关系方面,影片也进行了创新。在传统神话中,哪吒与李靖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所以在哪吒打死敖丙引来龙宫怒火后,他选择自杀来平息纷争,这才有了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场面。
《哪吒之魔童闹海》增添了情感丰富度,以3组家庭关系为对照,重点刻画亲情,向观众呈现催人泪下的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李靖是一介凡人,却愿意为儿子舍命;无论哪吒成仙成魔,在殷夫人眼里都只是她的孩子;东海龙王敖光看起来不近人情,却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敖丙的成长;申公豹为修仙不择手段,但为给弟弟申小豹做个好榜样,也可以展现出温情良善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亲情催生了人物的无限潜力。哪吒不再是传说中激于义愤而自戕的孩童,而是在爱与信念的推动下重塑金身的少年。《哪吒2》以亲情为底色,为人物设计了多元的形象,也为传统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哪吒2》将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在一起,通过情节故事、精神内核和叙事方式上的破旧立新,成功讲述了一个新的哪吒故事,探讨了当代社会中命运抗争、身份认同、内心追寻等永恒命题。这种对传统形象的解构与重塑,让我们看到当代文艺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也让我们看到了经典神话故事在现代语境下的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