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故事,华夏新声

    ——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     

    □吴卓 王梓阳

      近年来,国产电影不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新出路,试图以全新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问世的续作。它不仅承载着中华神话的千年底蕴,更以独到的创意和细腻的情感诠释,呈现出一幅既古典又现代的恢宏画卷。
      本片讲述了哪吒和敖丙在遭受天劫后,如何重塑肉身并重返人间的故事。整部影片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既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不乏温情脉脉的亲情描写,展现了传统神话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再造与升华。

    神话新韵: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自古以来,神话传说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赋予传统神话全新解读。
      影片开篇以“天劫之后,灵魂存,肉体危”为起点,塑造出充满危机感的氛围。哪吒与敖丙虽得以保留灵魂,但其肉体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化为虚无。太乙真人不惜动用七色宝莲施法重塑,却在仪式进行之际,遭遇海底龙王之首的强烈反扑——他放出成群结队的海怪,意图借此报复人间。此情此景,既呼应古人“天意难违”的宿命论,又在现代影像语言的表达中,展现出紧迫而震撼的视觉冲击。
      在这部影片中,传统符号得到巧妙再现与创新。七色宝莲的光芒璀璨,不仅象征着希望与重生,更隐喻着中华文化中“多彩人生”的哲理;海怪翻腾怒吼的形象,是对传统神话中“混沌初开”状态的一种现代解读。影片以近乎诗意的手法,将这些古老元素与现代叙事技巧相融合,使整个故事在保有神话浪漫色彩的同时,又充满现实的紧迫感和人性的挣扎。
      影片在剪辑上采用快速切换与蒙太奇的手法,使画面节奏紧凑、情感递进自然,令观众在紧张与缓和之间不断体验到情绪的起伏。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碰撞,激发出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深度,既让人怀念古典神韵,也令观众获得共鸣。

    人物成长:英雄的内心独白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人物塑造上尤为用心。哪吒这一角色早已超越父权叙事中单纯的叛父形象,而成为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不断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英雄。
      影片伊始,当哪吒意识到敖丙的灵魂正逐渐流逝时,他毫不犹豫地让自己的身躯容纳敖丙灵魂的举动,深深刻在观众的印象中。哪吒不再是古籍中一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温度和激情的真实人物。
      在影片高潮天元鼎激战中,哪吒、敖丙和千千万万被困的小妖一起,众志成城推开锁妖柱。逃离天元鼎那一刻,他们不仅是在与外敌搏斗,更是在向命运发出最后的挑战。哪吒的每一次挥枪,每一声怒吼,都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命运虽然凶险,但我决不屈服!”这种充满力量的画面,正是影片最打动人心的所在。
      影片对李靖、殷夫人等配角也进行了细腻刻画。正是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细节,让整个故事不仅有宏大叙事的外壳,还多了一层温暖的内核。哪吒、敖丙及其身边的每一个人物,都在命运与挑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哪吒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救赎,更映射出当代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我认同时,面对磨难和挫折的坚韧与勇敢。
      《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是一部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动画电影,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与时代共鸣的力作。它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人物内心的真挚表达以及视听语言的完美配合,呈现出一个生动、鲜活的中国神话世界。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既传承文化精髓又不断创新突破的作品出现,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也让每一个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享受视觉盛宴,又能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