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路的“三重身份”


  • 赤水河畔,赤水路蜿蜒在柑橘园中。 泸州观察 郭荞璐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还有不到两周时间,18岁的罗馨怡就要离家去雅安求学了。2月7日,这位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的姑娘,站在家门口看着赤水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回忆起曾经走石子路进城的场景。
      赤水路,也称赤水河环线公路,从赤水镇街口一直延伸到水潦彝族乡东皇庙,全线长38.72公里。自赤水路2014年建成通车以来,在出行、发展和生活等方面给当地居民带来改变,也就有了“三重身份”。

    便民路
    赤水镇每天到县城的班车有10趟
      第一重身份,是便民路。“赤水路修好前,我们去叙永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罗馨怡回忆,以前家门前是石子路,去县城得先走一个多小时的小路到乡里,再坐班车进县城。“今年春节回家,爸爸在县城接我,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
      如今,赤水镇每天到叙永县城的班车有10趟,还在沿线赤水、石厢子、水潦3个乡镇开设11条民心专车,串联起赤水河沿线3个乡镇通村公路网络,3个乡镇到叙永县城的车程从以前的3小时缩短到1.5小时。
      曾参与赤水路建设的马腾,是叙永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管理段副段长,如今作为一位养护者,时常驾车往返在这条路上。
      十几年过去,马腾感慨变化之大。在马腾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张罗馨怡和妹妹罗思柳背着草帽站在石子路上的合影。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施工测量时,姐妹俩所站的地方,现在已是蜿蜒平坦的赤水路。“当年修路时还很荒凉,如今一路上都是农房、民宿、餐馆、果园……”

    产业路
    农产品出山更通畅
      赤水路的第二重身份,就是产业路。
      近年来,依托赤水河干热河谷气候,当地的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以前交通不便,水果滞销,如今沿着赤水路可以将水果卖出大山。
      在G76厦蓉高速公路赤水河互通附近的赤水河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水果电商许评这几天忙着经营物流快递,为赤水镇及周边乡镇约60户果农代销柑橘等水果。快递车、货车拉着水果,从这里直接上高速,发往全国各地。“在水果上市高峰期,一天最多要向外发出4万余斤货物,一年能挣40万元。”许评说,随着赤水路的建成,农产品出山更加通畅。
      “果子还在树上就已经卖出去了,价格还卖得好。”赤水镇孙家村水果种植大户吴文芳打包发出柑橘,一脸喜悦地说。赤水镇政府统计,镇上的凤凰李、甜橙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从赤水路修建前的2万余亩增加至目前的10万余亩,年产值达到5.5亿元。

    旅游路
    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交通便利了,产业发展了,人气也跟着旺起来。赤水路的第三重身份便是旅游路。
      赤水路穿村而过,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堰塘村村民刘利群,开的饭店生意红火,每年靠餐饮收入5万元以上。堰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薛元超还办起直播培训班,教村民直播带货。
      赤水路的终点在东皇庙,再往前行驶十几分钟,就是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网红打卡点——鸡鸣三省大桥。水潦彝族乡村民王朝秀在桥头卖狼牙土豆,春节期间一天能挣上千元。
      又是一年春来到,赤水路沿途柑橘丰收,李树抽芽。“春日看桃李花海、夏日闻脆李飘香、秋冬尝甜橙椪柑”的美丽图景正在赤水河谷徐徐展开。
      农村因路而兴,产业因路而旺。截至2024年底,叙永县纳入统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53.5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93.7%,实现通村畅乡100%全覆盖,全县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