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武侯区: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涉企服务“同心圆” 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 武侯经开区产业园。

    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欧阳菲 (图片由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提供)
      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成都市武侯区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以便捷政务服务为牵引,建立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同心圆”,推动涉企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向“企业要什么给什么”转变,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首批试点之一,武侯区究竟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效?

    找准“一核心”,涉企服务同向汇聚
      在成都市武侯经开区产业园,现代化厂房与写字楼林立,企业忙而有序。这里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武侯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华日通讯所在的华日微波通讯专业楼宇,已聚集30余家微波射频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这种“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的模式,正是武侯区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服务企业,关键在于找准核心,那就是摸清产业和企业需求。”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说。为精准收集企业诉求,武侯区织就“企业服务网格”,全区被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职服务专员。他们定期走访企业,深入挖掘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痛点与需求。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服务平台搭建完成,企业可随时提交问题与建议。2024年,走访服务企业超1万家,收集诉求1143个。
      武侯区政务服务从“供方主导”向“需方主导”转变,从“端菜式”供给迈向“点单式”服务。过去,服务企业是按部门职能分散进行;如今,依据企业需求,通过创新“保姆式”精准服务、“管家+首席”陪伴服务、“绿色通道”项目服务,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
      建立“企业诉求数据库”,对收集到的诉求分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共性与个性需求,为服务专员提供指导。“企业管家”制度与“圆桌会议”机制双管齐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针对复杂问题,产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召集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构建“多支点”,涉企服务可感可及
      在武侯区经开区产业园,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正重塑企业服务生态。“这里就是产业链服务清单显示屏,企业可对号入座,一目了然地查看可以享受的服务情况。”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侯区依托武侯经开区、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等,分别设立了1个省级、2个市级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这些服务中心不仅是企业办理基础事项的场所,更是延伸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的枢纽。
      “围绕智能制造、医工融合、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我们分类下沉企业登记、工业准入、医药许可、文艺演出等政务服务事项225项。产业园区在走访企业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也能第一时间跟上。”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增值化服务方面,联动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园区专属国有企业,构建“园区+公司”专业运营机制,打造“智谷汇”服务品牌,提供载体、金融、科创、人才等9类65项增值服务。2024年,帮助企业申报扶持资金710余万元、融资贷款超2亿元,全年园区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499家。
      企业服务中心往往只能解决单个企业的需求,为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武侯区率先探索设立产业链服务中心。去年12月,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式揭牌,实现微波射频全链条测量测试。针对微波射频产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测试难题,武侯区采取“国企投资、专业运营、微利可续”模式,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测试设备与场地。这意味着企业过去需要前往沿海地区排队等待的测试测量技术服务,如今在园区内就可完成。
      在产业链服务供给上,武侯区还联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50多家高校院所、协会和龙头企业,成立全国首个微波射频产业科创联盟,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成都农商银行共同开发“微波贷”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设立3个月以来,已经为相关微波射频企业提供了超5000万元的资金,让创业型中小企业实现‘拎包入住’。”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推进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运用“新技术”,涉企服务智慧高效
      “听说以前办理企业入园手续,要跑多个部门,至少花一周时间。没想到,我们只到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提交一次材料,跑完整个流程只花了1天时间,真是方便。”北京博网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武侯的高效服务予以点赞。这正是武侯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武侯区以效率为导向,除了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新技术推出“企业便利入园一件事”等套餐服务外,还全过程优化企业入园、投运、达产流程。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发改、住建、环保等12个部门的服务事项,制定《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指南》,推动“一个中心”就是“一个服务超市”。同时,创新“专业审图”“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模式,大幅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武侯经开区入选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工业用地盘活类)。
      “我们深化‘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构建区级部门数据共享‘朋友圈’,推动49个事项链上融合、30种行政许可链上联审,惠企政策‘蓉易享’网上平台兑现资金超2亿元,让‘数据跟着服务走、服务跟着需求走’。”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企业办事正在向“零材料”蜕变。此外,武侯区还升级智能提醒服务,依托电子证照库,向企业精准发送提醒短信,开办“餐饮店一件事”、“运输企业一件事”提醒,业务咨询、办件量均大幅提升,实现服务再前移。
      据了解,武侯区正积极探索“一企一码”服务,建立企业数据库,归集全区28万余家企业数据,持续完善重点企业“数字画像”,推动办事材料“一码免交”、服务进度“一码查询”、从业经营“一码亮照”,推动服务智能升级。未来,武侯区将以更优质、高效、便捷、智慧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