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万刀剪出“大熊猫”

    彩灯背后的坚守、传承和创新


  • “万物萌生”灯组。自贡文旅发展集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

      “刘老师,我来看您剪的大熊猫啦!”1月17日,在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万物萌生”灯组前,记者拨通了刘俊才的电话。仔细观看该灯组,一个约8米高,戴着帽子的“大熊猫”周围,分布有金丝猴、羊驼、波斯猫等可爱动物。凑近看,大熊猫和金丝猴毛发细腻,活灵活现……“这个灯组是采用炫彩吹塑纸剪制工艺,手工剪裁而成。”刘俊才说。
      作为省级自贡彩灯非遗传承团体成员,这个用3000万刀剪出的“大熊猫”,蕴藏着刘俊才的彩灯梦。
      在刘俊才看来,灯会要有突破和创新,就要向民间文化学习。于是,刘俊才结合自己学到的手艺,首创了手工剪制吹塑纸制作彩灯。
      “这只大熊猫,我和20名工匠剪了40余天才完工。”刘俊才告诉记者。
      “剪是最难的部分,大熊猫的毛发要剪3000万刀,还要均匀剪出0.2毫米的丝,才能做出动物毛发的质感。”刘俊才说,它的每处细节都代表着彩灯工匠的坚守与传承。“能把灯做得惊艳,再辛苦也值得。”
      如今,自贡彩灯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占据海外92%的市场份额,不断擦亮自贡彩灯品牌。这背后,源于一代代像刘俊才一样的彩灯人的坚守、传承和创新。
      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松涛,从业30余年,作为四川轻化工大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导师,他持续推动彩灯文化企业储备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本届自贡灯会“青城双姝”灯组总美术师刘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彩灯美术的创新,此次“青城双姝”灯组将CG动漫与写实风格相融合,攻克自贡彩灯“写实人物制作难”这块“硬骨头”。
      传承队伍还在不断扩大。1月13日,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团体)名单。其中,自贡7人上榜传承人名单,自贡灯会上榜传承团体名单。截至目前,自贡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团体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人,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3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