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浪前行 承压奋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侯迈出坚实步伐


  • 武侯城区风貌。

        

    □韦睿 (图片由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提供)
      过去一年,成都市武侯区破浪前行、承压奋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侯区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全市经济发展打造极核引领的重要引擎。

    真抓实干 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西部百强区研究》,武侯区排在榜单首位。在该中心此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武侯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2024赛迪百强区第13位、位居西部第一。
      这份城市发展“成绩单”,正是武侯区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回望过去一年,武侯区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放眼全区,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大力推动重大项目攻坚,成为经济增长强劲动能。
      在悦湖科技城,武侯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孵化载体建设项目已封顶,一座“产业研发+总部基地”综合型产业园区加速成型。在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D区,微波射频龙头企业华航高科等已入驻,园区竣工入驻率达50%。
      2024年,武侯区大力实施都市工业崛起攻坚行动,13个亿元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4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8.8%,超年度计划投资18.8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消费提质行动,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2024年,武侯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配套推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汽车销售、二手车流通,以及家具家电等促消费措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
      开展房地产项目“西北行”推介活动,武侯区推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促成西南区域首个消费基础设施类REITs项目上市,预计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决赛在武侯区举办,期间带动消费3.8亿元,将赛事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大力实施助企稳企行动,成为经济增长关键一招。
      在新投用的武侯新质创谷,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专属企业服务经理+物业管家”服务,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久前,一场医疗批发行业企业资源对接暨上规入库交流座谈会召开,有效推动政银企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
      去年以来,武侯区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全覆盖走访服务企业1万余家,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9.7%。
      面对经济工作新形势,武侯区将进一步催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更好积蓄起支撑经济稳中向好的磅礴力量。

    创新引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武侯区谋新策、出实招,切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向“新”而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西部智谷D区,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期正式揭牌,为区域内外的微波射频企业提供集测试验证、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化服务,助力微波射频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侯区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策划打造微波射频科学城,招引高能级项目11个,形成百亿级微波射频产业集群;推动平台经济提质增效,预计2024年电商交易额超4400亿元;医美、数字健康产业持续壮大,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国际临床CRO产业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具有武侯区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构建。《2024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全国160个区县参与9项指标评价,武侯区6项指标入围全国前十,音乐产业行政支持指数、音乐产业发展潜力指数、音乐产业融合指数3项均排名第一。
      由“新”开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产业发展大会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概念验证中心、国际临床CRO产业中心、高端医疗器械CDMO平台、核医疗先进加速器中试平台四大创新平台集中亮相,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从“试验场”走向“大市场”。
      2024年,武侯区建成投运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新增四川大学工程数值模拟基础算法与模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7个,新认定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4个,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速。
      以“新”求变,助推园区经济成为创新引擎。不久前,“华西医美健康城”正式更名为“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园区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将聚焦转化医学服务、高端诊疗、医药贸易、数字健康服务4个细分领域,全力打造全国转化医学产业示范区。悦湖科技城立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高端软件及新型材料产业。
      聚焦园区优化调整,武侯区大力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让园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当前,武侯区构建“1+2”园区发展格局,推动省级园区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市级园区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和成都音乐文创园加快成型成势,打造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华西健康谷、悦湖科技城、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来凤数创中心等“园中园”,做优做强经济发展主引擎。
      找路径、优生态,武侯区将持续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迈向纵深,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列。

    保障民生 用心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武侯区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务实举措,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不久前,位于武侯区万兴路的万兴颐养院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约11500平方米,规划养老床位176张,以医养结合的形式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目前,武侯全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多元参与、功能完善、供需精准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簇桥街道,双凤桥TOD项目“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营造年轻人向往的社区幸福生活:在家附近的写字楼上班,几百米外便有大型商业区可逛街购物,楼下是多个生态公园……在步行尺度内,满足工作与生活所需,武侯打造高品质“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的TOD样本。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养老、教育、交通、安全、环境等,武侯区在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用心用情推进98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
      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均衡,幸福内涵不断充实。武侯区高标准开办成都七中墨池书院、石室锦官中学2所品牌学校;获评全国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推动武侯区人民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推出人才公寓396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50套(间)。
      推动旧貌换新颜,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人文宜居武侯的生动底色。过去一年,武侯区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惠民工程”“幸福工程”“动力工程”“颜值工程”四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悦湖科技城等14个重点片区,加快推动12个城中村改造、12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锐意进取、担当实干,改革在接力中前进,未来在奋斗中远航,武侯区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