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责任岂能如此推脱?

  •     

    □郭韵
      近日,广东梅州五华县水寨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杀免责承诺书”,引发网友关注。五华县教育局迅速回应,责令该校作废承诺书,并督促各学校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却强制要求学生签不公承诺书,如此冷漠自私,将来如何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事实上,这类承诺书并无法律效力,如果不幸出现学生自残、自杀事件,公安机关会依据事实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考量认定责任,若是因为管理不力导致,学校难辞其咎。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主要由学业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因素引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学校应自查各项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如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等,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此外,需密切关注学生状况,对异常行为做到早识别、早评估、早干预,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送医治疗。
      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人才,而非单纯传授知识。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安全感的和谐氛围,多给予学生正面引导,让学生能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有感知生活美好的能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真正构建起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