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实城”的三条路径

    ——读邱华栋长篇小说《空城纪》

  •     

    □凸凹
      邱华栋的长篇小说《空城纪》,所覆盖的核心空间为“西域三十六国”“河西四郡”,所覆盖的主体时间为西汉至唐宋,唐宋至当代。面对浩大的时空,作者若没有一个大境界、大视域、大格局、大手笔和数理化路径上的科学精神与工匠手艺,是不可能用虚构的艺术去实现貌似非虚构的叙事的。
      他的治书方略是,以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5个古都城的遗址和敦煌莫高窟的现状为圆点,背靠中原,辐射整个西域。实现这一方略的具体做法为,对遗址上的5座空城和一片洞窟作填实复盘工作——填入时间、风声、河流、人物、建筑、事件,以及家国故事、爱恨情仇。
      面对空城,我们来看看邱华栋在若干时间节点上实城的3条路径。

    数学路径
      在体量达42万字的《空城纪》生成术中,明显得一目了然的,首推数学路径——书名中的“纪”,遍布书中的运动和运动锁定与留痕,皆为时间语言的有效作为。
      全书分为6章,次序为“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对此,提纯数字,汉语变阿拉伯数字,就成了一宗排列:2、3、4、5、6、7……这是一个标准的等差数列,首项a1=2,公差d=1。
      作者对这组数学安排的旨向为,用两个以音乐(声乐、乐器)为铰链的故事复盘龟兹城,用3个以书法(帛书、砖书、毯书)为引线的故事复盘高昌城,用4个出土织锦的故事复盘尼雅废墟精绝古城,用5个倒叙的城池消亡的史事复盘楼兰古国,用6个“物”的生平见闻自叙复盘于阗城,用7个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的经历复盘敦煌莫高窟。至于数列末尾的省略号“……”指向的几座废墟外的西域的所有空城,则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 d”计算出来的故事数填充。
      对数学敏感又倚重的邱华栋,还在书中将一个“我”一剖为二,分成两个“我”,又将两个“我”组合成一个“我”。在“高昌三书”之《毯书:心是归处》中,本“我”与身体里住着的另“我”,一直在“唱对台戏”:对话、质问、辩论和喋喋不休争吵。

    物理路径
      《空城纪》在实城路径上的诸多行动轨迹和文本组织结构原理,亦可归为物理学谱系。
      先说运动规律。要在几个废墟上筑城、立国、兴寺、生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读者怎么从中土抵达西域?《空城纪》开篇即以西汉一位公主的口吻,讲述了她的生母远嫁西域乌孙国王的故事,以及自己嫁龟兹国王的经历。于是,随着两位公主和亲的马队与驼铃,读者先后到了乌孙和龟兹,并目睹了作者实城的全过程。除和亲这一路径,作者还为他的实城野心凿通了另外一些抵达西域古城现场的文化路径:出征之路、巡视之路、出使交好之路、传经之路、丝绸之路、考古之路等,以及当代的踏勘、采风、写生之路。除行走的线性运动,作者还写了大与小、重与轻、快与慢、远与近、深与浅、显与隐的错位穿插运动,气候、河流、植物和城池的多维运动,族氏、国家、佛事和人的复合运动,尤其是人心中的人性之善、人性之恶的无声运动。每一种运动的动态矢量,都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深耕和扩张的痒点、痛点和难点。
      再说文本组织结构原理。《空城纪》使用的是石榴果实的结构,即整部小说以石榴皮为叙事的龙骨和界阈——其内质主角为贯穿全书的西域天山、草原、戈壁、沙漠、胡杨林、佛寺、音乐、歌舞等,以被包裹在果皮内的籽房为章,以生长在籽房中的籽粒为节。
      当邱华栋有了这个想象奇绝、精密如钟表的策划案后,《空城纪》已然成功了一大半。随着《空城纪》的生成,一种被谓之“石榴果状”的小说结构就被邱华栋发明出来了。

    化学路径
      《空城纪》中有马尔克斯,但却找不到马尔克斯,有李白,但却找不到李白,何也?因为马尔克斯与李白们的融汇,发生了仿若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重组、重构与重生——变成独立存在的邱华栋。这样一来,小说《空城纪》里就出现了散文、诗歌、评论、寓言、传说、曲艺等多种艺术式样杂糅的幢幢身影,就成了一种既魔幻、玄乎、传奇,又充满诗意、讲究求真务实、呈现历史真相的跨文体写作。
      书中万物有灵,佛像会言语,岩画、佛头、简牍、钱币会做人事、说人话。面对空城,邱华栋用来实城的原材料和催化剂,在实城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化学反应,通通变成“新物质”即小说语言和小说体式——不是“A→A”,而是“A→I”。
      如此写作,让一部古老、浩繁的西域史,成了亦真亦幻、虚虚实实、想象与真实重合、又好看又精彩的小说读本。于是乎,作者将西域的地理、民俗、历史、人物,以及生长于新疆的地缘又有过多年诗歌写作实操的经历,纳入他的小说化学方程式,反应、变化出设定的、需要的目标与结果。
      上述反应,以及反应中的反应,让异俗的陌生感、新鲜感扑面而来,让一部石榴状的小说有了天山的海拔、西域的冠幅。至此,我想说,“怀揣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教科书级别的真理,化合在小说创作中,也是匹合的。谢谢《空城纪》为我们提供那么多汉唐的内啡肽,阅读的多巴胺。
      (《空城纪》,邱华栋著,江苏译林出版社,2024年7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