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要闻
泸州市纳溪区探索禁烧新模式
背着秸秆去 带着化肥回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
12月19日,将一背篓秸秆倒在集中收置点后,58岁的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百梯社区4组村民王敬富领到一兜化肥(尿素)回家。
当天,王敬富共往集中收置点背了4背篓秸秆。按照纳溪区秸秆和化肥兑换标准,一背篓秸秆可换2斤尿素。王敬富乘着田里来回的间隙,将自家田里的秸秆背到收置点后,换了8斤尿素。
秸秆换化肥,源于今年11月20日起纳溪区探索推广的“秸秆回收兑好礼”。
每到秋末冬初,禁止焚烧秸秆都是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头等大事”。“虽然各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多次进门入户宣传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对交通安全的威胁,但仍有村民偷偷焚烧。”泸州市纳溪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书记何永会说。
今年9月起,围绕禁烧秸秆,纳溪区开始探索新路。“禁而难止,倒不如奖励引导。”何永会说。11月初,泸州化肥生产企业泸天化免费提供30吨尿素作为首批线下奖励物资。
王敬富是今年第一批尝到秸秆换化肥“甜头”的村民。王敬富家共有5亩地,每年除去农家肥等,还需要160斤左右尿素,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单买尿素就要花240元。自11月20日社区通知秸秆可换尿素后,每天下田,王敬富都要将自家田里的秸秆背到集中收置点换取化肥。王敬富说:“从来没想到秸秆还可以换东西。”
可换的物资,不止化肥。当日下午,在永宁街道安富村3组,村民周均将一背篓秸秆背到收置点后并没有着急将秸秆倒出,而是先拿起手机拍了照,然后打开小程序“绿芽积分”上传秸秆收置照片。5分钟后,系统显示有积分到账,她用积分换了生活用品。
线下可兑换化肥,线上可享受积分奖励。以往“背回无用、烧了要罚”的秸秆,能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泸州市纳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秸秆兑换礼品的方式,是该区探索的基于碳普惠平台的秸秆回收场景。该场景创新线下回收、线上奖励模式,旨在通过碳普惠平台积分激励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秸秆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截至目前,纳溪区已经在全区8个乡镇(街道)展开线下兑换化肥试点,线上小程序注册使用超千人。“下一步,还将丰富线上线下兑换礼品种类,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上述负责人介绍。
“我今年已经背了30多背篓的秸秆,争取在活动结束前换够明年需要的尿素。”采访快结束时,王敬富背着背篓又去了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