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新都区多措并举延续历史文脉——

    守护好城市的“根”与“魂”


  • 新都非遗棕编大熊猫收纳盒。

    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本文图片均由包瑞雪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张红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的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广为流传。12月14日,第二届杨升庵文学奖征稿发布会在成都市新都区启动。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被誉为明代百科全书式的“第一大才子”,跻身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杨升庵文学奖由省作协、成都市文联、新都区共同发起,致力打造“地域性奖项、全国性影响、国际性视野”的文学品牌。
      “通过延续历史文脉,守护好城市的‘根’与‘魂’。”新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杨升庵文学奖的设立,就是要传承升庵精神。

    激活名人IP 让城市文脉成为亮眼名片
      “杨升庵是新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名片和典型代表。”四川省杨慎研究会会长倪宗新介绍,杨升庵一生著述达400余种,其治学精神及家风家训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都区实施升庵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成立四川省杨慎研究会,与多地建立“升庵文化城市联盟”,建设杨升庵博物馆、升庵文化游学基地等;组建升庵音乐艺术中心、升庵音乐原创合唱团,庭院实景歌剧《杨升庵》等一批原创精品力作涌现。
      充分挖掘升庵文化的当代价值,是新都区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缩影。
      步入新都区升庵村,天府家风馆与杨氏宗祠毗邻,游客除了能了解升庵家风文化,还可以体验服饰换装互动。
      沿着天府家风馆石阶蜿蜒而行,记载新都历史十二名人的石刻立于两侧。为民解水患之忧的北宋官员梅挚、用树枝作笔刻苦学习的东汉学者任末、“川康五魂”之一的革命烈士周从化……新都区不断挖掘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人,让文化资源融入日常情景。
      作为著名作家艾芜的家乡,新都区清流镇通过打造艾芜文创园、清流现代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设集文学沙龙、乡村旅游集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吸引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作家、艺术家入驻。
      以文化名人焕新文化名城,新都区不断激活名人IP,让城市文脉成为亮眼名片,推动深厚历史文化从小范围进入大视野。

    带火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焕发崭新生机
      棕编大熊猫、背包、帽子……11月初,在遇见四川·法国川货精品展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繁棕编在法国“圈粉”。
      8000多公里外,在新都区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来自新繁街道及周边地区的手工艺人正赶制棕编产品,几片棕叶经抽丝打结,变为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提篮、垫子等,远销海外。成都市新都区棕编艺术中心主任刘俊英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帮助上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11月16日至17日,“蜀韵国风 锦绣丝路”蜀锦宣传推广活动在新都区锦门举行。锦门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纪念地,新都区通过建设非遗特色街区、天府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等,将其打造为蜀锦蜀绣产业传承发展核心基地,目前已引入蜀锦、蜀绣等1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孟德芝、邬学强等2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新都区共有新繁棕编、新繁传统药浴、新都民族乐器传统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5个、非遗项目传承人35位。
      不仅如此,9月,诞生于新都区的经典川剧《芙蓉花仙》在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全新上演,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生机活力。新都区与中国邮政合作开设“状元邮局”,目前已开发具有新都特色的文创产品10余种,其中,“唐花鸟纹高足金杯文创丝巾”等两款文创产品入选“中国好礼”年度推荐产品名单。
      新都区着力提升非遗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持续活化利用,塑造产业品牌。

    坚持以文化人 文化供给构筑精神家园
      既要以文兴城,也要以文化人。
      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坐落于桂湖公园内。“为最大化吸引市民参与,我们对馆内空间提档升级,打造满足不同人群休闲、学习、展演的多功能复合型空间。”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成立书画类、读书类、乐器类、舞蹈类等20支队伍,每月开展活动80余次。
      激发文艺发展动力。今年初,区内中小学及区文化馆联合组建新都童声合唱团。不久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成都童谣》新都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整合资源丰富生活。2024年新都“第四届乡村春晚”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直播,成为四川的3个点位之一。6月25日至28日,新都区联袂四川音乐学院举行夏季音乐嘉年华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艺术盛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响合唱晚会”在新都区航空社区举行,各界代表共庆祖国华诞。
      从古蜀中来,向未来而去。当下的新都,焕新“明珠”也厚植人文,让文化与城市合为一体,成为市民幸福之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