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老区吹响“工业兴县、制造强县”号角

    两大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三个维度认识工业新仪陇


  • 仪陇经开区。

      南充协丰摇臂机械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汽车零部件。

    仪陇经开区建设中的标准厂房。

      仪陇县振鑫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

      仪陇经开区“帮多多”服务平台。

        

    □仪轩 (图片由仪陇县委宣传部提供)

      南充仪陇,红色热土。红,是历史书写的红。仪陇是革命老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对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县。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日月新天。
      红,是欣欣向荣的红。2005年,仪陇县城迁建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产业兴县,突出制造强县”被反复提及。经过近20年的发展,9平方公里的四川仪陇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仪陇经开区”)内,以汽摩配、小动力锂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为特色的两大产业“拔节生长”。
      曾经,仪陇工业基础差,县域经济薄弱;如今,这里吹响“工业强县”号角。三个维度,认识一个工业新仪陇。

    延链补链 产业加速集聚成势
      近日,走进仪陇经开区,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产能拉满。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仪陇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狠抓工业提质增效,助力工业新仪陇“加速跑”。
      “第一条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第二条生产线的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明年将正式投入生产。”在四川天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率先投产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圆柱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类电站、通讯等储能电源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我们是仪陇县目前招引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企业,将为当地小动力锂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产业发展‘补链’。”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日产60万支圆柱型动力、储能全极耳锂离子电池,年产值实现70亿元。
      据介绍,仪陇经开区现已入驻新能源新材料企业10余家。为最大限度释放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叠加效应,仪陇县着力引进正极材料、隔膜、钢套、盖帽等配套项目,全面筑牢“制造强县”硬核支撑。
      几公里外的仪陇经开区汽配产业园内,生产现场同样热火朝天。作为两大特色产业的另一“翼”,汽配产业园正乘东西部协作东风,以机械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川东北机械制造重要基地。
      在四川德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区、数控区、钻床区等区域各司其职,智能化机械臂高速运转。经过一系列的流水作业,一个小而精的汽车零配件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
      以东西部协作为桥梁,自2019年起,惟德汽配、振鑫减震器等企业相继落户仪陇。2021年6月,锻打、铸造、热处理等配套项目逐步落地,完整的汽摩配产业雏形已现。
      “仪陇经开区正处于产业聚集的初期阶段,综合考虑区位等现状,主要发展机械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仪陇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大力引进汽摩配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仪陇县新招引制造业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141.15亿元。其中中柏融通、铝辊科技等28家企业正式落地,超航电机、智鹰科技等6家企业成功升规,玉陇机械、景帆科技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2024年1—11月,新升规工业企业18家,列南充市第一。2024年1-10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位居南充市第一。

    创新驱动 企业发展动能更强
      制造业是工业仪陇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仪陇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成势和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动“制造强县”战略。
      如何实现创新驱动?一靠企业“自己跑”,二靠政府“鼓劲推”。
      今年12月,四川东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去年底购置的4台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企业技术中心内,30余名技术人员正在开展磁粉芯材料以及产品性能提升等方面研究。
      据了解,自2011年落地仪陇以来,该公司不断开展研发创新,目前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7项,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品系列,可为下游客户提供高、中、低档产品的定制以及特殊化设计制作等服务。
      企业“跑得快”,离不开政府“牵线搭桥”。上述企业负责人介绍,在仪陇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的协助下,企业2022年就与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磁粉芯材料与新产品研发。“终端产品成功进入新能源龙头企业采购库,每月可提供5万套车载类磁粉芯。”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聘请行业专家担任顾问,帮助技术团队开展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紧盯市场前沿技术,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方面持续发力,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仪陇县大力实施“提质壮干”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助推工业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7月,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四川省第七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仪陇县6家企业上榜,位于南充市前列。
      聚焦两大产业,仪陇县还在优质招商信息的挖掘和优质招商项目的筛选上求突破,突出招好引优、适度招大引强,全力推动招引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今年以来,仪陇县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大力推动“智改数转”,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打造“数智车间”、加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补齐产业链条,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联动补位,对接传化物流等企业,建立物流协作机制,补齐铸造、锻打及表面处理等关键基础工业链条。提升对企服务专业化水平,健全工业服务体系,建立园区内企业间及邻近县(市、区)园区间协同互补机制,打通物流、高端人才、融资贷款等难点堵点,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融通、资源高效利用、各方良性互动。
      “实施对企服务专业化行动,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技改升级、扩能增效、释放产能,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全面筑牢实现‘制造强县’的工业硬核支撑。”仪陇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户。
      上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深化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合作,推进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联合体建设,精心孵化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型平台和企业,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服务 一流营商环境助企成长
      工业新仪陇,同样离不开优质的企业服务。11月6日,第三届“南充市企业家日”仪陇企业家大会在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召开。绶带耀眼夺目,奖牌熠熠生辉,企业家们在会上畅所欲言,传递出对制造业发展的信心。而这,更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尊商重企的态度,以及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县的决心。
      日前,《仪陇县关于支持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提出“1+8”系列政策措施,设置惠企政策综合窗口,梳理公示首批县级惠企政策清单,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近3亿元,塑造出营商环境“仪陇金口碑”。
      “公司很早就在西南地区考察选址,最终被仪陇的配套政策所吸引。标准化厂房由政府提前统建,企业可‘拎包入住’。达成合作意向后,园区还为我们配备企业秘书,协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今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的四川旌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仪陇工业的“新面孔”,主要从事金属切削机床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生产启动后,订单很快就排到年底,首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5000万元。
      企业顺利投产的背后,是仪陇县持续优化服务、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今年初出台的仪陇县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重点聚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获取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和涉诉涉法成本,细化20类118项重点任务,明晰措施、倒排工期,拧紧责任链条,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成本。
      仪陇县坚持政务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联动发力,加快构建以经开区管委会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全方位、全周期、一体化服务体系。主动靠前服务,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服务”等模式,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等实际问题,促进新招引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为帮助企业尽快落地投产,我们预先建设了标准厂房,并提供‘一对一’企业秘书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政策落实、后勤保障、招工稳岗等方面的实际难题。同时,还帮助企业进一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仪陇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园区正创新“N+1+N”的园区企业服务体系,建成经开区政务服务分中心,打造“帮多多”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调配合,政务服务与市场服务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同时,建立完善入企报备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干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