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根象牙的守护 看保护传承的“山海”合作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郑志浩

      “我们上海大学与古蜀文明的关系,可以从一根‘象牙’的保护讲起。”12月16日,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启动仪式上,上海大学博物馆受邀参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的合作签约。
      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教授介绍,在此前的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中,上海大学承担了“聚宝盆”三号坑的发掘任务。“如何把127根盘根错节的象牙从三号坑内提取出土,当时的情形很是棘手。象牙与坑内其他器物交错叠压,如果提取技术不到位,露头的象牙一旦失水,便会立刻断裂,甚至化成灰。”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大学文保科研团队提出,将以薄荷醇为主体的应急性保护材料应用到提取过程中,借此提升提取象牙的安全性与效率。“在与其他科研团队的一道努力下,三号坑象牙的提取速度由最初的2至3天提取一根象牙,到后来的平均1天两根。”李明斌介绍,此外,上海大学还与古蜀文明代表遗址广泛合作,内容涵盖文物保护技术交流、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博物馆展陈交流等。
      此次,上海大学博物馆参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的合作签约,下一步,双方将围绕古蜀文物保护、展陈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李明斌表示,能参与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是上海大学博物馆参与保护传承古蜀文明、守护中华文脉的又一次契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过很多珍贵文物,期待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新发现的文物,未来也能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